孫子兵法人生哲理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圣典”。處處表現了道家與兵家的哲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孫子兵法人生哲理:
1、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戰(zhàn)場上形勢瞬息萬變,不能拘泥于某種作戰(zhàn)的形式,正像水本無固定的形態(tài)一樣,放在圓容器中它就是圓的,放在方容器中它就是方的。工作的時候應審時度勢,靈活機動地制訂計劃,不可死搬教條,墨守成規(guī)。
2、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
知道什么情況下可以打,什么情況下不可以打的將領,就能打勝仗。能審時度勢,知己知彼,不受感情支配,不盲目行動,這樣自然能取得成功。
3、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善于指揮作戰(zhàn)的將領,要避開敵人的銳氣,等到敵人士氣衰落、疲憊時再去攻擊它。在力量相當時,可以作暫時的讓步,以保持銳氣,待到時機成熟時,再給以致命的打擊。
4、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戰(zhàn)爭是一種用假象來欺騙和迷惑對方的學問。戰(zhàn)陣之間,必須施以偽裝,使敵人產生錯覺,作出錯誤判斷,然后趁機對敵方進行襲擊,定可獲勝。
5、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
對敵人要以小利誘惑他,使他上鉤;要擾亂敵人,趁機戰(zhàn)而勝之;當敵人實力雄厚時,要防備他可能進攻自己;當敵人力量強大時,就要避其鋒芒,保存實力。
6、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對敵人作戰(zhàn),就應在敵人守備最薄弱的地方和敵人意想不到的時間,在對方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然襲擊,這樣就能出奇制勝。
7、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不知彼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殆。
臨戰(zhàn)時必須了解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以己之長,攻敵之短;有把握便打,沒有把握不打,根據敵情的變化,采取最合適的方式、最恰當的時機去攻擊敵人。
8、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在我強敵弱的情況下,應集中優(yōu)勢兵力,包圍、進攻、消滅敵人;在敵我力量接近時,應設法分散敵人的兵力,果斷地攻擊敵人,將敵人擊潰;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則回避與敵交手,能走便走,采用機動靈活的戰(zhàn)術。否則,或者會坐失良機,或者會冒險交戰(zhàn),導致戰(zhàn)爭失敗。
9、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遇到情況危急,已無退路的險要關頭,可把軍隊投道死亡線上,士兵如過河卒子,只能進不能退,為求得自身的生存,必須背水一戰(zhàn),拼死搏斗,這樣反而能轉敗為勝。
10、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百戰(zhàn)百勝固然好,但不是好中之好;不經過戰(zhàn)爭而使敵人屈服,才稱得上好中之好。
孫子兵法的時代背景:
1、孫武生活在春秋晚期,正值中國歷史上貴族分封制向君主集權制過渡轉變的社會大變革時代。為了贏得戰(zhàn)爭,奪取政權,人們普遍重視對戰(zhàn)爭經驗的總結,需要軍事學家根據戰(zhàn)爭實踐經驗做出理論指導。
2、從這一方面來看,孫武編撰的《孫子兵法》,是時代所需。其次,孫武生活在齊國,齊國文化主張使用和兼容的文化,姜太公建立的兵學系統(tǒng)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得到近一步發(fā)展,兵學也是齊國學術體系里富有特色和影響的組成部分。
3、這都為孫武編撰的《孫子兵法》提供了特殊動力。黃樸民認為春秋時期的哲學與政治思潮在《孫子兵法》中有所體現。
4、《孫子兵法》中的戰(zhàn)爭理論的出發(fā)點,即唯物主義物質觀,與春秋時期初步發(fā)展起來的天命、天道和自然觀的思想有關;《孫子兵法》還繼承與發(fā)展了春秋時期的樸素辯證法思想;春秋時期民本政治思想的興起影響了《孫子兵法》兵學體系的構建。
孫子兵法的特色:
1、完整的軍事理論
《孫子兵法》有完整的軍事認識論思想,包括“知彼知己”的軍事認識原則,“相敵”“動敵”的軍事認識方法及運用數理推理獲得戰(zhàn)爭勝利的認識方法。《孫子兵法》中包含了大量軍事心理思想,分為軍事管理思想和心理戰(zhàn)思想,《孫子兵法》還論述了軍事理論觀,包括戰(zhàn)略理念、治兵之道等內容。
2、適用范圍廣
《孫子兵法》不僅提出了完整的軍事理論,不受國家、民族、行業(yè)和時代的限制。它不僅在中國古代社會應用廣泛,也同樣適用于現代社會:它不僅適用于中國,也適用于世界上其他的國家和地區(qū)。
3、文學特色
《孫子兵法》也有一些獨特的語言文學特色。首先,《孫子兵法》句式長短不一,有駢有散,以長句和散句為主,準確簡潔地表達出了文章旨意。
《孫子兵法》使用格言文體著兵書,僅用六千字左右便將春秋時代約300年的戰(zhàn)爭史的規(guī)律和經驗闡述出來,其文字都經過高度凝練加工,書中的不少單字都是多義的,內涵豐富,文字精美。
運用了多個修辭方式,包括比喻、排比、對比、對偶、引用、反復等辭格。再者,《孫子兵法》的語言生動凝練,富有節(jié)奏感,便于記誦。
書中有多處使用了押韻的方式,使讀起來朗朗上口,具有音樂的美感。最后,《孫子兵法》的語句充滿著感情色彩,可以使讀者感受到書中對聰明才智的稱贊、對昏庸愚蠢的批判,以及對窮兵黷武的警示。
孫子兵法的思想:
1、軍事思想
《孫子兵法》是一部軍事著作,其體現的軍事思想范圍很廣,比如戰(zhàn)爭思想、軍隊建設思想等軍事理論思想;書中強調戰(zhàn)爭中后勤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關于糧食運輸與儲備的方法,還闡述了經濟、政治和外交因素對國家軍事力量的影響,以及軍隊人才隊伍建設和軍隊精神建設等等。
2、軍事認識原則
《孫子兵法》闡述了“知彼知己”的軍事認識原則,即在熟悉敵我雙方力量的基礎上進行作戰(zhàn),在戰(zhàn)爭指導上知行合一。以及“ 戰(zhàn)” 一“ 知” 一“ 戰(zhàn)”的軍事認識過程,即“知”是對戰(zhàn)爭的認識要從指從戰(zhàn)爭實踐中來,然后將作戰(zhàn)經驗用于指導戰(zhàn)爭。
3、軍事心理思想
《孫子兵法》中包含了大量軍事心理思想,分為軍事管理思想和心理戰(zhàn)思想。其中軍事管理包括的人性觀、將帥“五德”論與“五危”論和帶兵管理心理思想;心理戰(zhàn)思想包括“慎戰(zhàn)”“備戰(zhàn)”“速戰(zhàn)”與“全勝”、“兵以詐立和“先為不可勝”的心理戰(zhàn)防御思想。
作戰(zhàn)心理思想則包括軍事地形對軍人心理的影響、關于戰(zhàn)士士氣和在對敵情了解與認識基礎上而作出戰(zhàn)爭決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