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榷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手機(jī)端
當(dāng)前位置: 91開學(xué)網(wǎng)

 > 

知識點(diǎn)

 > 

英語詞匯

 > 

江楓漁火對愁眠的上一句

江楓漁火對愁眠的上一句

2024-12-07 08:47:19 620瀏覽

《楓橋夜泊》是唐代詩人張繼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亂后,張繼途經(jīng)寒山寺時寫下這首羈旅詩。此詩精確而細(xì)膩地描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

江楓漁火對愁眠的上一句:

月落烏啼霜滿天

作品全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作品譯文: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作品賞析:

1、這首七絕以一“愁”字統(tǒng)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后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yuǎn)的意境。江畔秋夜?jié)O火點(diǎn)點(diǎn),羈旅客子臥聞靜夜鐘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dú)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dá)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后世典范的藝術(shù)境界。

2、詩的首句,寫了午夜時分三種有密切關(guān)連的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時便已沉落下去,整個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樹上的棲烏大約是因?yàn)樵侣淝昂蠊饩€明暗的變化,被驚醒后發(fā)出幾聲啼鳴。

3、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靜謐的環(huán)境中,人對夜涼的感覺變得格外銳敏?!八獫M天”的描寫,并不符合自然景觀的實(shí)際(霜華在地而不在天),卻完全切合詩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氣中正彌漫著滿天霜華。

4、整個一句,月落寫所見,烏啼寫所聞,霜滿天寫所感,層次分明地體現(xiàn)出一個先后承接的時間過程和感覺過程。而這一切,又都和諧地統(tǒng)一于水鄉(xiāng)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圍和羈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運(yùn)思的細(xì)密。

5、詩的第二句接著描繪“楓橋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朧夜色中,江邊的樹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之所以徑稱“江楓”,也許是因楓橋這個地名引起的一種推想,或者是選用“江楓”這個意象給讀者以秋色秋意和離情羈思的暗示。

6、“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傷春心”,“青楓浦上不勝愁”,這些前人的詩句可以說明“江楓”這個詞語中所沉積的感情內(nèi)容和它給予人的聯(lián)想。透過霧氣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點(diǎn)點(diǎn)的幾處“漁火”,由于周圍昏暗迷蒙背景的襯托,顯得特別引人注目,動人遐想。“江楓”與“漁火”,一靜一動,一暗一明,一江邊,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組合頗見用心。

7、寫到這里,才正面點(diǎn)出泊舟楓橋的旅人。“愁眠”,當(dāng)指懷著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皩Τ蠲摺钡摹皩Α弊职恕鞍椤钡囊馓N(yùn),不過不像“伴”字外露。這里確有孤孑的旅人面對霜夜江楓漁火時縈繞的縷縷輕愁,但同時又隱含著對旅途幽美風(fēng)物的新鮮感受。

8、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也就仿佛回蕩著歷史的回聲,滲透著宗教的情思,而給人以一種古雅莊嚴(yán)之感了。詩人之所以用一句詩來點(diǎn)明鐘聲的出處,看來不為無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鐘聲這一筆,“楓橋夜泊”之神韻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現(xiàn),這首詩創(chuàng)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藝術(shù)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