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榷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手機端
當前位置: 91開學網

 > 

知識點

 > 

公式考點

 > 

魯智深圓寂時的一首詩

魯智深圓寂時的一首詩

2023-09-01 17:04:53 981瀏覽

魯智深,原名魯達,綽號花和尚,法名智深。魯智深是《水滸傳》中最受人喜愛的一名好漢,出場時頭裹芝麻羅萬字頂頭巾,腦后兩個太原府紐絲金環(huán),上穿一領鸚哥綠絲戰(zhàn)袍,腰系一條文武雙股鴉青絳,足穿一雙鷹爪皮四縫干黃靴。下面一起看看魯智深圓寂的故事吧!

魯智深圓寂時的一首詩?

《水滸傳》第一百一十九回,魯智深圓寂之前,寫下這樣一首詩《偈》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

忽地頓開金繩,這里扯斷玉鎖。

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這首《偈》的大概意思是:我平生做人并不做善事,只喜歡殺人放火?,F在卻忽然頓時領悟到名利都只是虛妄,在這時掙脫了名利的束縛。自己的困惑像被洶涌的錢塘潮席卷而去,知道了自己是誰,并且也明白了人生的根本。

相關情節(jié):

魯智深是在生擒方臘以后在杭州六和寺圓寂了。

魯智深很相信他的師父師智真長老。智真長老早在五臺山就說過魯智深可功德圓滿,并留給他四句偈言:逢夏擒,遇臘執(zhí)。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當魯智深在杭州六和寺聽到錢塘江潮水,原以為是戰(zhàn)鼓。小僧人告訴他這是潮信,猛然聽見潮信二字,再聯系自己擒夏侯成、捉方臘的經歷,魯智深恍然大悟,而后魯智深沐浴更衣,法堂焚香,而后坐在禪椅上就圓寂了。

魯智深為何圓寂?

一,魯智深圓寂是角色使命的需要

魯智深是水滸的主角之一,其英雄形象深入人心,深受讀者喜愛。作者用拳打鎮(zhèn)關西、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等膾炙人口的故事情節(jié),完美塑造了一個行俠仗義、打抱不平的英雄人物。這個人物在水滸中出場很早,一直推動著故事的整體發(fā)展,直到最后的故事大結局,魯智深基本完成了自己在小說中的角色使命。在整部水滸中,魯智深戰(zhàn)功赫赫卻又行俠仗義、淡泊名利,這也是一種功德圓滿。

二,魯智深圓寂是佛家使命的需要

作為一名不守戒律的佛家弟子,魯智深似乎與佛教宗旨格格不入,但是,他時刻堅守著純潔的內心。善良是他的本根,俠義是他的本心,利他是他的本質,魯智深用從不為己、專門為人,詮釋了佛家“我入地獄”的真諦。另外,佛家十分看重機緣。魯智深能進入佛門是一種機緣,擒拿方臘是一種機緣,聞潮信而頓悟也是一種機緣。正因為在這多種機緣和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魯智深才會達到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完成了佛家弟子的神圣使命。

三,魯智深圓寂是藝術感染的需要

魯智深聞潮圓寂,是一種浪漫的超現實主義寫作手法,讓人在悲劇中看到希望。這種寫作手法利用環(huán)境烘托,表現出了非凡的藝術感染力。作者用動態(tài)的潮水、巨大的聲響、誠信的比喻,反襯出圓寂的頓悟、死亡的落寞、生命的渺小,成功營造出了一種神虛無縹緲的神秘氛圍,讓讀者從驚心動魄的故事發(fā)展中感受到唏噓不已的心理落差,也給讀者展現了超乎尋常的想像空間和深刻深厚的文化內涵。

魯智深的主要情節(jié)?

一、拳打鎮(zhèn)關西。為了給金家父女報仇,去肉鋪惹鎮(zhèn)關西,成功激怒以后,提著刀追他,兩人大打出手,他看好時機,把他踢到壓在身下,掄起拳頭,只用了三拳就把對方打死了。之后只怕惹禍,于是詐死逃了出去。

二、倒拔垂楊柳。在他出去避禍,又被趕到相國寺看管菜園,但每天惹事還喝酒,常常喝到半夜,又因為被門外大樹上的烏鴉叫聲吵到心煩,在弟子們打算搬梯子上去拆窩的時候,他來到樹下,打量了一下,衣服脫掉彎下腰,雙手把樹抱住,腰一用力就把碗口粗的樹一把連根拔起。

三、大鬧野豬林。他的好友林沖被發(fā)配滄州途中,被奸人綁在樹上想要打殺的時候,他從樹上跳下來,直接把兩人降伏。之前一直在暗中保護,這才及時把好友救了下來,割斷繩子,扶起好友,一路安全護送到了滄州,兩人才揮手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