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大結局五個封號的意義


人的一生就是一部《西游記》,生活即是修行,每個人的功課截然不同。師徒四人西天取經后,靈山上的那場封號大典,藏了許多不為人知的人生暗示。以下是對西游記大結局五個封號的意義的簡單介紹,便于大家理解這本小說,理解人生這個課題。
西游記大結局五個封號的意義
《西游記》大結局五個封號代表著他們功德圓滿。
唐三藏: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
孫悟空:被賜封為“斗戰(zhàn)勝佛”。
豬悟能:被賜封為“凈壇使者”(全稱,凈壇使者菩薩)。
沙悟凈:被賜封為“金身羅漢”(全稱,八寶金身羅漢菩薩)。
白龍馬:被賜封為“八部天龍馬”(全稱,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旃檀功德佛是佛經《大寶積經》所載的三十五佛之一,位于佛陀的西北方。唐僧的封號象征著心身合一,指引我們在修行中要內外兼修,心身合一才能取得真經。
孫悟空被封為斗戰(zhàn)勝佛。這個封號表明孫悟空的斗爭精神和他戰(zhàn)勝自我、克服困難的決心。孫悟空的封號告訴我們,無論從事什么,只要懂得約束自己的內心,終可成功。
豬八戒被封為凈壇使者。豬八戒在取經過程中的食腸寬大,象征著他對物質享受的執(zhí)著。凈壇使者的封號意味著豬八戒雖然有情欲,但他的職責是管理貢品,享受八方香火,相當于菩薩果位,提醒我們在修行中要認識到自己的局限,但仍可為佛法做出貢獻。
沙和尚被封為金身羅漢。羅漢雖然不受生死輪回,但他的慈悲心是有局限的。沙和尚的封號象征著他的本性珍貴,提醒我們在修行中要不斷擴大自己的慈悲心,即使不能像佛菩薩那樣有大慈大悲,也要盡力幫助有緣分的眾生。
白龍馬被封為八部天龍。白龍馬作為天龍八部眾之一,象征著護衛(wèi)佛法的有功之臣,專司興云降雨。他的封號提醒我們要時刻捍衛(wèi)自己的意志,因為意志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綜上所述,五個封號分別代表了《西游記》中角色的內心、身體、情欲、本性和意志力,是對他們取經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品質和精神的肯定。
西游記大結局概括
唐僧師徒過凌云渡,乘無底船,終達彼岸,得以脫胎換骨,來到靈山。佛祖命二尊者引他們到珍樓用齋,入寶閣選經。不料二尊者卻向他們索取“人事”。悟空不肯行賄,結果取來的竟是無字白精。他們重返靈山告狀,佛祖卻不責怪二尊者。師徒們只好把紫金缽盂送給尊者,才取得有字真經,并一一受封佛號?;胤低局校赜鐾ㄌ旌永淆?。老龜曾托唐僧向佛祖打問自己的歸宿,不想唐僧忘卻了此事。老龜一怒,沉下河去。師徒們掙扎著上了岸,又得八戒用耙撈上經包,在石上晾曬經文,不料不少經頁沾在了石上……師徒們經歷八十一難,終于取得真經,回返東土,普濟眾生。久已盼望的唐王君臣,正在殷殷迎接師徒四人。
《西游記》的特色
《西游記》書中描寫了頑皮機智的孫悟空,功利憨厚的豬八戒,嚴格執(zhí)著的唐僧,忠心耿耿的沙和尚。
孫悟空的形象,那是神來之筆,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征,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
1、《西游記》塑造了孫悟空、豬八戒、唐僧等鮮明生動的神話藝術形象。這在文學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孫悟空的形象最引人關注,豬八戒的形象也很引人注意。他具有行動莽撞、好吃懶做等特點,是豬性和人性的結合體。自然,豬八戒也有些長處,如能吃苦耐勞,在妖魔面前從不屈服。但他的毛病特別多,比如貪戀女色,好占小便宜,遇到困難就產生動搖。豬八戒的缺點,體現了某些人類普遍存在的欲望和弱點,讀起來讓人覺得特別親切。
唐僧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一心想成正果,持戒精進,因此對于財利的籠絡、美色的誘惑和權勢的引誘都毫不動心。作為一個和尚,他品性仁善,有時相當富于同情心。然而在性格方面,他幾乎是孫悟空的對立面。他懦弱膽小,愛聽讒言,是非不分,昏庸糊涂,反映了諸多的人性弱點。他聽信讒言幾乎到了冥頑不化的程度。
2、《西游記》中,善意的嘲笑和辛辣的諷刺結合起來,寄予了作者對于筆底世界的鮮明愛憎。孫悟空是作者大力歌頌的正面人物,但對他“秉性高傲”的缺點,作者也不失時機地加以嘲諷。例如“二借芭蕉扇”時,寫他沒有學到縮小扇子的口訣,致使一位身高不滿三尺的漢子,竟趾高氣揚地扛著一把丈二尺長的大扇。這就善意地譏諷了孫猴子的自滿。豬八戒雖然也是正面人物,但作者對他身上的缺點毫不留情。
3、《西游記》的結構相當完整?!段饔斡洝芬匀〗浫宋锏幕顒訛橹行?,逐次展開情節(jié)?!按篝[天宮”首先介紹了取經人物孫悟空,又埋伏下他后來取經的命運;“江流兒”的故事交代唐僧出世和取經緣起;九九八十一難所包含的四十一個小故事也都通過僧徒、神佛、妖魔間的錯綜關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展示出來。各個小故事都相對獨立,錯落有致,而又因果分明。如從紅孩兒的被擒到三借芭蕉扇,引出羅剎女被遺棄、牛魔赴宴等情節(jié)。還有佛祖給觀音三個神箍以及老黿馱經落水的伏筆,都顯示了作者對結構布局的匠心。
4、《西游記》的語言韻散結合,汲取了民間說唱和方言口語的精華。敵我交鋒,經常用韻語各自表明身分;交手后,又以此渲染氣氛的熾烈和緊張。在人物對話中,白話的簡單明確和方言的生動活潑相互融匯。如運用了“不當人子”、“活達”、“了帳”、“囫圇吞”、“一骨辣”這些方言詞語,行文十分活潑。作者寫人物往往寥寥幾筆便神采煥發(fā),揭示出微妙的心理活動。如豬八戒吃人參果、獅陀國三妖設謀、孫悟空以金箍棒指揮風云雷電的描寫,都十分明顯地表現出作者駕馭語言的才能。
《西游記》的寫作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幻,二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
小說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想象,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創(chuàng)造出一個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西游記》的藝術想象奇特,豐富、大膽,在古今小說作品中罕有其匹敵的。
孫悟空活動的世界近于童話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豐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于現實生活,在奇幻的描寫中折射出世態(tài)人情。
《西游記》的人物,情節(jié),場面,乃至所用的法寶,武器,都極盡幻化之能事,但卻都是凝聚著現實生活的體驗而來,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氣息,折射出世態(tài)人情,讓讀者能夠理解,樂于接受。
《西游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并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