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榷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手機端
當前位置: 91開學網(wǎng)

 > 

知識點

 > 

公式考點

 > 

漢樂府詩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漢樂府詩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2024-02-28 17:14:26 1025瀏覽

提起漢樂府詩,大多數(shù)人肯定就會想到《孔雀東南飛》。漢樂府詩有許多經(jīng)典優(yōu)秀的作品,哺育了當時的文人詩歌,對后來的文化發(fā)展也產(chǎn)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

漢樂府詩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1、《陌上桑》

《陌上?!酚置镀G歌羅敷行》,收錄于《相和歌辭》,是漢樂府中的名篇?!赌吧仙!分v述了一位名為秦氏羅敷的采桑女,面對太守之類官員的調(diào)戲而從容不迫,并以盛夸丈夫的方法拒絕了他的無理要求。全詩情節(jié)逼真、語言華麗、形象生動,同時又展示出了強烈的民間歌謠的風采?!赌吧仙!氛Z言通暢、韻律自然和諧,對仗工整,證明了當時的五言體詩歌已經(jīng)走向了成熟。

2、《飲馬長城窟行》

《飲馬長城窟行》為漢樂府詩,最早見于《昭明文選》,題為“樂府古辭”。長城窟,就是長城之下的泉窟,可以飲馬?!罢魅寺烦鲇诖硕鴤印Q蕴煜抡饕?,軍戎未止,婦人思夫,故作是行?!贝嗽姷闹黝}已經(jīng)十分明顯了,就是通過家中思婦對承擔徭役的丈夫的思念,來諷刺秦朝徭役之頻繁。當然,本詩未必就是諷刺秦朝,也有可能是借古諷今。該詩沒有《長城謠》“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尸骸相支拄?!边@般直接,而是顯得脈脈溫情,從側(cè)面反映徭役之苦,同時也給讀者留下了更多的美感和想象空間。

3、《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原名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取材于東漢末年發(fā)生于廬江郡(今安徽懷寧、潛山一帶)的一樁婚姻悲劇。主要講述了焦仲卿和劉蘭芝夫婦被焦母和劉兄逼迫,離婚再嫁的故事。最終,焦仲卿和劉蘭芝雙雙殉情。該詩通過對焦母和劉兄的卑劣描述,諷刺了儒教倫理綱常對人身自由的戕害。在漢代時期,儒學取得了獨尊,儒家的忠孝思想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正是這種愚忠愚孝釀造了這一場悲劇。該詩長達350余句,是樂府詩之冠,也是中國五言體中的名篇,與北朝時期的《木蘭辭》并稱“樂府雙壁”。不過該詩的寫作年代還有爭議,詩歌的題材發(fā)生于建安年間,但是詩歌的寫作年代可能更晚。

什么叫做漢樂府詩?

漢樂府是指由朝廷樂府系統(tǒng)或相當于樂府職能的音樂管理機關(guān)搜集、保存而流傳下來的漢代詩歌。

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shè)立的配置樂曲、訓練樂工和采集民歌的專門官署,漢樂府指由漢時樂府機關(guān)所采制的詩歌。這些詩,原本在民間流傳,經(jīng)由樂府保存下來,漢人叫做“歌詩”,魏晉時始稱“樂府”或“漢樂府”。

漢樂府分類:

漢樂府掌管的詩歌一部分是供執(zhí)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廟歌辭,其性質(zhì)與《詩經(jīng)》中“頌”相同;另一部分則是采集民間流傳的無主名的俗樂,世稱之為樂府民歌,這部分作品乃是漢樂府之精華。宋人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100卷,分12類(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歌辭,橫吹歌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氏曲辭,雜歌謠辭,新樂府辭)著錄,是收羅漢迄五代樂府最為完備的一部詩集?!稑犯娂番F(xiàn)存漢樂府民歌40余篇,多為東漢時期作品,反映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與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辭表現(xiàn)愛恨情感,較為傾向現(xiàn)實主義風格。

漢樂府的影響:

1、漢樂府民歌使中國詩歌從《詩經(jīng)》開始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發(fā)展成為延續(xù)未斷的更加豐富、更加具有創(chuàng)作活力的傳統(tǒng)。

2、漢樂府民歌對后世詩歌的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巨大影響。這種影響當然首先表現(xiàn)在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繼承上。

3、漢樂府民歌所開創(chuàng)的五言詩體,一直作為中國古典詩體的主流。

4、漢樂府民歌在敘事技巧、語言藝術(shù)等方面對后世起到顯著作用。

“樂府”含義的演變:

樂府的原義是指音樂機構(gòu)官署。后其轉(zhuǎn)義變指由此而產(chǎn)生的一種詩體。一般情況,漢人把從民間采來的詩篇叫“歌詩”,如“吳楚汝南歌詩”,而把貴族文人之作叫做歌,如劉邦的《楚歌》,司馬相如的《郊祀歌》。后來為區(qū)分入樂與否,便把在樂府機關(guān)里編采和演唱的詩叫“樂府”,把未曾入樂的詩叫“詩”或“徒詩”。到了六朝,六朝人把合過樂曲,或能夠合樂的,具有音樂特色的詩篇,統(tǒng)稱為“樂府”。由于詩之唱法與樂譜的散失亡佚,入樂演唱的歌詩變?yōu)橹豢梢髡b的案頭詩歌。唐人用樂府舊題作詩,把這類詩稱之為“古樂府”或“古題樂府”。此外,還有一些“即事名篇,無復依傍”之作(如杜甫、白居易),即不僅不依舊譜,而且連樂府舊題也取消不用,只重于內(nèi)容。當然詩中又顧及到音樂的特點,多能為人口耳相傳,唐人謂之“新樂府”或“新題樂府”。宋代,人們把“詞”叫作樂府,如《東坡樂府》,元以后,又稱散曲為樂府,含義大變,只因它們還跟音樂有一定關(guān)系而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