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么厭學孩子不想上學


目錄
-
孩子為什么厭學孩子不想上學
孩子厭學到不想上學的地步,不可能是悄然聲息的,一定是有著很長時間消極情緒的積累,到了一定的時間突然爆發(fā)的。所以,當你發(fā)現(xiàn)孩子有什么不對勁的地方,就一定是孩子厭學的前兆,你需要做的是,去深入了解孩子的問題,并幫助孩子擺平這個問題,不要讓這個問題成為孩子的心悸。
孩子為什么厭學孩子不想上學?
1、學生自身學習動機不強,缺乏正確的學習目標
這部分學生大多數(shù)學習成績不佳,學習被動,對學習感到乏味。他們感受不到學習帶給自己的成就感和快樂,反而覺得學習是一件苦差事,但是迫于老師、家長的壓力,不得不每天背著書包到學?;烊兆?。
2、家庭教育方式的偏頗
有的家長忙于自己的事業(yè)發(fā)展和賺錢養(yǎng)家,從而忽視了對子女的教育。只提供給子女足夠的零花錢,對于孩子的成長關(guān)心不足,孩子得不到情感上的支持與溫暖,而家長一味的用物質(zhì)付出作為資本來要求孩子的學習成績。
這些孩子吃喝不愁,學習成績卻每況愈下,孩子的情感需求是得不到滿足的,學習體驗是不快樂的,容易造成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厭惡情緒,甚至早戀行為的發(fā)生。有的父母自身生活態(tài)度消極,整天打麻將,吃喝玩樂,無所事事,無所追求,會影響到子女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最后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天鐘,進而導致厭學。
3、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
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社會文化也對學生的學習也產(chǎn)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如社會上 “一切向錢看”的賺錢思想;一些內(nèi)容不健康的電影、錄像、圖書等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也產(chǎn)生了消極影響。還有一些學生是結(jié)交了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后,耳濡目染,逐漸厭學。
厭學孩子不想上學怎么辦?
1、調(diào)整思維和溝通方式
孩子厭學,與家長的思維模式和表達習慣有很大關(guān)系,家長要想改善孩子的厭學情緒,就一定要先從自己做起,用自己的改變來影響孩子。
(1)成長型思維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一書中指出: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他的努力來培養(yǎng)的。即使人們在先天的才能和資質(zhì)、興趣或者性情方面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和個人經(jīng)歷來改變和成長。
通俗來講就是,孩子現(xiàn)在做不到的事,未來能通過他的努力做到。所以,家長沒必要為孩子現(xiàn)在的失誤而產(chǎn)生各種“將來怎么辦”的聯(lián)想,只要孩子努力,他將來不會再出現(xiàn)類似問題。這就是成長型思維。
因此,我們的關(guān)注點應(yīng)該從“犯錯”的沮喪感中跳出來,轉(zhuǎn)而關(guān)注孩子能不能找到努力改善的方向和辦法?如果孩子不會,我們應(yīng)該為他們提供切實可行的幫助。
(2)溝通藝術(shù)
基于成長型思維,家長要改變批評教育的溝通方式,停止對孩子的指責,轉(zhuǎn)而采用其他溝通方式,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并愿意積極改正錯誤。有效的方法是:直接表達感受+指出具體做法。
孩子把臟衣服亂丟,家長不要說:“你怎么這么邋遢!”,而要說:“你這樣做,我感到很不舒服,家里亂糟糟的,我收拾家也會變得更難?!敝灰议L的話里是描述自己感受的,不帶有指責或評斷孩子的詞語,孩子就不會有抵觸情緒。溝通學習的事,也是如此。
另外,一定要跟孩子坐下來好好分析當前的情況,為孩子提供能夠執(zhí)行的有效方法。很多時候,孩子不是不努力,是他們努力過了,沒有效果,所以才會灰心喪氣。家長一定要自我檢討,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是不是給孩子提供了切實有效的行動方案?
2、給孩子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
以前我們小時候,每天都有跟同學瘋玩瘋跑的時間,可現(xiàn)在的孩子沒有,他們的課外時間被作業(yè)和課外班占滿了,家長好像見不得孩子玩,有點時間也希望孩子去看書。其實,勞逸結(jié)合這是很重要的一條學習原則。玩的時候,孩子看似沒有學,卻是他們消化學習內(nèi)容,運用所學知識,緩解學習壓力的時間。一個用所有時間來學習的孩子,估計就離厭學不遠了。所以,家長一定要給予孩子“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每天都要有。
3、寓教于樂,設(shè)定學習場景
其實游戲也是個很好的輔助學習手段。利用數(shù)學游戲,幫助孩子理解數(shù)學的意義,更快速高效地掌握學習方法。引導孩子學習的手段有很多,游戲只是其中一種。利用游戲的時候要切記游戲的雙面性,合理利用,正確引導。
4、利用興趣激發(fā)孩子的學習熱情
興趣是一名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會幫助產(chǎn)生更多的學習動力。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并且引導孩子先往興趣相關(guān)的方向?qū)W習,再逐步接受更多的學習內(nèi)容,幫助孩子緩解厭學情緒,欣然面對學習課程。
5、合理前提下鼓勵和支持孩子的各種想法
讓孩子放心大膽去嘗試體驗各種經(jīng)歷,這會大大提高孩子的獨立性。早早與孩子一起探索人生目標和夢想,這會幫助孩子提高他人生的整體性。
-
為什么青春期孩子不想上學
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一有什么父母都是很擔心的。但是擔心歸擔心,也是需要一個好的教育手段和必要的溝通。教育還是要以引導為主。那么,為什么青春期孩子不想上學呢?
為什么青春期孩子不想上學:
1.自我要求高,無法應(yīng)對落差
對于一些孩子來說,落差這件事不是一件容易自我和解的事情。面對成績上的“不再優(yōu)秀”,很多孩子會出現(xiàn)自責、羞愧、失落的情緒,尤其在一個本身就很優(yōu)秀的集體當中,這樣的壓力可想而知。面對這樣的壓力,缺少應(yīng)對經(jīng)驗的孩子,唯一能想到的解決辦法可能就是逃走,就像我們有句俗話說的“有時候恨不得有個地縫鉆進去”,一樣的道理。
2.學習壓力大,自我無法承受
初高中的學生,面對學科難度增加有時會覺得力不從心。學習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明顯的進步和變化。如果一次兩次無數(shù)次,自己的努力都沒有得到相應(yīng)的回報,自信心肯定會受到很大的挫傷。
3.學習動機弱,對未來充滿迷茫
除了學習成績帶來的壓力,不少孩子也為學習有何意義而感到迷茫。很多學生基本沒有考慮過興趣、職業(yè)、意義的問題。當孩子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未來的方向時候。有些孩子會發(fā)現(xiàn),自己對學習沒有什么興趣,也找不到學習的意義,因此對于學校沒有積極的情感,一到學校就很痛苦,于是選擇逃避這個痛苦,但是對于自己要做什么也沒有很清晰的想法。
4.人際關(guān)系差,無法融入環(huán)境
人類是社會性的群居者,人際交往能夠帶來很大的歸屬感。孩子除了學習,另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人際關(guān)系。在校園遇到與自己的興趣、愛好、價值觀不同的同學,如果不能以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進行交往,孩子很容易感到“孤獨”,甚至被孤立,融入不了環(huán)境,就很難在環(huán)境當中待下去。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極端的情況,就是遭遇到了校園欺凌,這個時候,孩子也不愿意去學校。
5支持系統(tǒng)弱,家庭關(guān)系緊張
造成孩子不想去上學的原因當中,也有不少家庭的因素。家長對孩子特別嚴苛,要求達到什么樣的成績,長此以往造成孩子在學習上沒有興趣、壓力過大;孩子跟家長的關(guān)系緊張,基本沒有交流,回家玩手機打游戲,這樣的厭學其實也是在表達自己對家長的反抗。
青春期孩子不想上學怎么辦:
1.排查原因并作出調(diào)整,改善親子關(guān)系、調(diào)整家庭教育方式,引導生活自理、鍛煉獨立能力等。如果父母本身工作壓力大、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不足、有明顯的焦慮等情況,建議父母接受專家咨詢,消除自身不良的情緒影響。
2.在孩子拒絕上學嚴重的情況下,家長不要用恐嚇、威逼等不當手段強迫孩子上學,應(yīng)盡快到??七M行咨詢并結(jié)合專業(yè)的治療:包括心理治療手段如認知行為療法、行為療法、家庭治療等;有必要的情況下進行藥物治療。同時,在家里進行學業(yè)輔導,盡量讓孩子跟上學校的學習節(jié)奏。
3.科學教育,引導為主。
很多家長都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指責學生,動不動不是打就是罵。這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對孩子內(nèi)心造成二次傷害。只要對癥下藥就行了,比如孩子受到了學校暴力。你就可以聯(lián)合學校對問題學生做出懲罰,或者干脆自己每天抽空送孩子。引導他去認識到問題學生是不對的。
-
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不想上學
孩子不愿上學原于家長缺乏正確的引導與指引,幼兒原本對世界充滿好奇,家長沒事的時候多帶孩子去少年宮兒童樂園,告訴他們一些未知的趣事,引導他們對未來的好奇,帶孩子多動手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比如種地做小工藝品加工一些生活小用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引導的好孩子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才是他們學習的動力,總之父母的引導很重要。那么,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不想上學呢?
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不想上學:
1.恐懼
孩子不愿意上學多半是因為不了解學校,尤其是看到別的孩子上學,在學校門口哭,對他們幼小的心靈是一種刺激,蒙上了一層恐怖的陰影。所以,不要讓孩子在準備上學的時候覺得上學很恐怖,慢慢灌輸上學的好處和誘惑。
2.害羞
孩子的天性是很開朗陽光的,但有些膽小的孩子比較害羞,怕生,不敢接受外界的新鮮事物。這一般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xiàn)。家長要盡力營造環(huán)境,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孩子大膽陽光的性格,多鼓勵孩子,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3.依賴
孩子的依賴心理比較強,所以這也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害怕在學校見不到父母會有不安全感。這類孩子的父母要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自理能力,讓他們學會照顧自己,培養(yǎng)他們獨立的一面,但要注意節(jié)奏,不要進步太快。
4.焦慮
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永遠不會被大人理解,但如果你不理解,你可以慢慢分享你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孩子經(jīng)??紤]我們大人不能理解的事情,所以他們不想去上學??赡苁呛⒆涌紤]的比較多,比如學習成績,和老師同學的交流等等。這些都是對孩子幼小心靈的考驗。父母一定要關(guān)注孩子的恐懼和焦慮,開導孩子面對的一些不安因素。
5.性格孤僻
孩子可能是一個天性安靜的孩子,不喜歡人多,活潑好動,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家長一定要把這當成頭等大事而不能忽視。這也是自閉癥的早期表現(xiàn),所以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苗頭,就要及時進行心理干預(yù),鼓勵孩子積極向上,塑造天性。多和孩子交流,把疾病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
6.學業(yè)壓力
孩子的學業(yè)壓力讓他進入了焦慮區(qū),就會自然產(chǎn)生抵觸情緒。人同此理,有的成人也會一樣拒絕焦慮區(qū),比如領(lǐng)導讓您參加一個演講,一場辯論,一次主持,如果沒有任何物質(zhì)精神獎勵,這些活動又在您的能力范圍之外,你是否也會不愿意呢?
-
孩子不想上學是為什么
上學是一件苦差事,尤其是在學業(yè)壓力較大的當下,孩子們很容易會被一種厭學情緒所困擾。很多家長在發(fā)現(xiàn)孩子有厭學情緒后,大多會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應(yīng)對,但是其實這樣的應(yīng)對方式并不能夠幫孩子從厭學的情緒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
孩子不想上學是為什么?
①擔憂。
有些孩子特別害怕做作業(yè)或考試,因為寫出來的作業(yè)或者做好的測驗卷子就是他的作品,是需要接受被評估或打分,這會喚起他們記憶里對失敗的恐懼。除了成績落后的孩子有擔憂以外,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也可能有自己的困惑。
②迎合。
有些兒童或高年級學生可能想迎合他們的老師和父母,所以僅僅是為了努力而努力,他們無法感受到學習本身帶來的美好感受。后來時間長了就不想去了。
③抗議。
一些學生為了反抗老師或制度的權(quán)威而拒絕學習。這種行為或許也是一種抗議,因為他們覺得當初是父母強行將他們送進了學?!,F(xiàn)在通過這種方法提出抗議。
孩子不想上學是怎么辦?
①點燃孩子學習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
當孩子把學習這件事變成是一件主觀上非常想要完成的事情時,孩子內(nèi)在的學習驅(qū)動力便被激發(fā)起來了。相較于被動的去接受學習壓力,主動地完成學業(yè)內(nèi)容自然會讓孩子在學習這件事上擁有更多的主動權(quán)。激發(fā)孩子對于學習的興趣和熱愛,這顯然需要父母們多用一些心思進行探索和發(fā)現(xiàn)。
②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
當孩子在學習這件事上感受到成就感時,他們對于學習的積極性便會有所提升。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贊賞和認可,而學習中的成就感便是這種贊賞和認可的一種體現(xiàn)。
③幫助孩子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
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雖然可以幫助孩子應(yīng)付一定的課業(yè)內(nèi)容,但是當孩學習的壓力變大時,死記硬背的方法便不再奏效了。所以家長們有必要幫助孩子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讓孩子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內(nèi)學習到更多的學習內(nèi)容。
當孩子有厭學情緒時,家長們一定不要勉強孩子,過分地給予孩子學習壓力很有可能會讓這種厭學情緒變得更加糟糕。了解孩子內(nèi)心的真實困惑,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厭學情緒困擾。
-
為什么放假久了孩子不想上學
孩子假期結(jié)束以后不想上學,這種情況又被叫做“假期綜合征”,基本上每個孩子在臨近開學的時候都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所以,孩子出現(xiàn)厭學情況很正常,開學后孩子上課一兩天,就會重新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種厭學情緒也會隨之消失,但是有的孩子受到的影響比較大,一時間無法調(diào)整過來,這就需要家長的幫助了。
為什么放假久了孩子不想上學?
1、學習壓力大
孩子每天長時間的上課,放學后都希望盡情的玩耍。但是實際情況中,很多孩子在放學后,還是處于不停學習的狀態(tài),既沒有時間休息,也沒有玩耍時間。在這種高強度的學習中,會讓孩子一直處于緊繃的狀態(tài),他的心理壓力也會逐漸增大。如果壓力不能得到釋放,孩子就會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不愿再學習。
2、假期綜合癥影響
假期綜合癥,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對于上班族來說,假期過后也會產(chǎn)生磨蹭不想上班的心理。同理,孩子也會受假期綜合癥的影響。
當孩子在假期時,心理壓力逐漸減輕直到消失。當假期結(jié)束后,孩子心態(tài)沒有做好調(diào)整,臨近上學,心理壓力變大,內(nèi)心不想承受壓力,就會出現(xiàn)逃避心理,因此上學時就會磨磨蹭蹭,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
3、陌生的氛圍產(chǎn)生焦慮感
漫長的假期,讓孩子對學校產(chǎn)生了距離。即使當初沒有厭倦上學,但時間久了慢慢也就開始覺得陌生。正如我們成人,如果脫離社會、脫離工作崗位過久,重新進入前,內(nèi)心多少有些糾結(jié)和焦慮。
4、自由慣了不想被約束
學校有一套完整的系統(tǒng),即使幼兒園是玩為主,但也會有教學,有嚴格的作息時間,固定的活動時間,而整天只想玩的孩子,當然想在家里繼續(xù)當王,誰都會選擇讓自己自由自在的生活,更別說其他更大的孩子。
放假久了孩子不想上學怎么辦?
一、喚醒孩子的美好回憶
在與孩子交談時,引導孩子對學校、同學的回憶。讓孩子講述之前在學校發(fā)生的趣事,促使孩子回想在校的美好時光。
二、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由于假期生活的懶散,家長和孩子可能會打亂生活節(jié)奏,晚上不想睡,白天又不想起,而假期后的幾天很難恢復過來,這時候家長就要以身作則,避免孩子太過興奮或疲憊,營造一個好的睡眠氛圍,早睡早起,恢復到原有的生活作息習慣,好的睡眠會帶來一個好的心情。
三、前三天不要給孩子壓力
人都需要有一個過渡期,孩子也一樣,從假期生活回歸到學校生活,家長不要要求孩子立馬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會增加孩子的焦慮感,甚至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加重假期綜合癥的癥狀,因此,家長要盡量讓孩子放松,放學后帶孩子進行一些戶外運動,釋放負面情緒。
四、調(diào)整飲食結(jié)構(gòu)
假期可能會以大魚大肉為主,很少吃水果蔬菜,而大量食用這些食物會影響我們大腦神經(jīng)細胞正常代謝有害物質(zhì),從而影響身體狀況,加重孩子不想上學的情緒,因此假期后要合理搭配飲食,以清淡為主,多瓜果蔬菜,保證孩子身體健康。
五、幫助孩子調(diào)節(jié)心情
家長接送孩子的時候不妨用輕快的語氣跟孩子聊聊學校、老師和同學,問問孩子在學校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讓孩子感覺到在學校也一樣可以擁有快樂,引導孩子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學校生活。
-
為什么孩子不想上學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不喜歡學習,甚至不喜歡上學。有些家長因為耐心有限,沒搞清楚具體原因就責怪孩子,甚至有時會拳腳相加,導致親子關(guān)系緊張。其實孩子不愿意上學大部分跟心理原因有關(guān)。如果家長能了解原因并妥善處理,就能讓孩子自愿上學。
為什么孩子不想上學?
1、孩子對學習提不起興趣
因為孩子個體之間的差異,每個孩子喜歡的東西不同,興趣點也有所不同。在孩子成長發(fā)育的過程中每一項技能都是通過探索學習而獲得,若因為父母的做法或者生活上的誘因?qū)е潞⒆訉W習失去興趣,或者老師上課枯燥等等,都會使他們認為上學是一件很難受的事情,也就會不想上學。
2、教學內(nèi)容太難學不會
有些孩子的基礎(chǔ)不太好,隨著課業(yè)越來越繁重,有些孩子學習會比較吃力。如果老師和家長要求太嚴,孩子一時達不到目標,會失去興趣。學不會干脆就不學了,也不想尋求幫助,破罐子破摔。孩子就越來越不想上學。
3、學習環(huán)境不友好,懼怕上學
性格內(nèi)向的孩子校園朋友會比較少,內(nèi)心會有明顯的孤獨感,如果與其他孩子相處不好或老師不友好,很容易產(chǎn)生膽怯心理懼怕上學。與其他孩子相處不好會導致孩子心情緊張、害怕學校進而引起厭學。老師的教學方法不當、態(tài)度粗暴、處理事情不公正等也會導致孩子不想上學。
4、學習能力不足缺乏自信
家長可以觀察一下孩子是否有特殊的學習技能障礙,比如閱讀困難、理解能力差等,這些問題導致學習成績差,孩子會失去自信心,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有些孩子從小死背硬記了許多字、詩,但是沒有學會聯(lián)想對比、融會貫通的獲取知識,不善于動腦筋,隨著所學課程的加深,也會產(chǎn)生不想上學的情緒。
5、缺乏責任心,內(nèi)在驅(qū)動力不夠
一些孩子放學回家后內(nèi)在驅(qū)動力不夠,能躺著絕不坐著,自己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甚至連作業(yè)能拖就拖。沒有主動意識,缺乏對學習的責任心,總是依靠父母包辦任何事情,孩子將這些不好的生活習慣轉(zhuǎn)移到學習上,也讓孩子因為作業(yè)沒有按時完成,害怕老師譴責而不愿上學,總想待在家中玩耍。
6、家長干擾過多導致逆反心理
有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學時喜歡陪孩子一起做作業(yè)、一起復習,但在一起進行的過程中總會在孩子背后指手畫腳,會挑剔這個,挑剔那個,時間一長孩子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會有跟父母對著干的心理。這時父母要孩子上學,孩子自己卻偏偏不上。
-
為什么高三的孩子不想上學
進入高三,一次次的考試考驗著學生的意志,大部分學生都能在每次考試后有點心得體會與進步,知識愈加鞏固,應(yīng)考技巧也逐步提高,自信心隨之增強。然而事物有利也有弊,也有另一部分學生會因一次或幾次考的不理想,背上思想包袱,導致自信心、上進心不足,成績節(jié)節(jié)下滑,苦惱萬分,出現(xiàn)了不想上學的情況。
為什么高三的孩子不想上學?
一是我們現(xiàn)在的高三孩子承受力越來越差,抗挫折能力很弱,但家長和社會對其期望值卻越來越高.高三孩子情愿躲到家這個蛋殼里,也不愿去學校。
二是我們的教育目前都是向成績看齊,缺少一個全面衡量高三孩子的標準.家長對孩子的成長沒有正確,及時地引導教育,對孩子的生活能力,責任感,健全人格等教育都極度缺乏.只有在學習上出現(xiàn)問題時,我們才覺得有問題了。
三是還有很多高三孩子因為迷上網(wǎng)絡(luò)游戲而厭學.因為孩子的生活相對單調(diào)乏味,沒有快樂體驗,所以才專注于此。
高三孩子不想上學怎么辦?
1、變說教為身教。高三學生正處在青春期,所以很多高三孩子都會反感家長的說教。比說教更有力度的是身教。像是家長天天沒有節(jié)制的玩電腦,打游戲,卻要控制孩子玩游戲,高三學生自然是不會服氣的。家長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把溫馨的家庭變成說教的課堂,多說不如多做。
2、變否定為肯定。很多家長總是有意無意的用否定句來否定高三學生,或是總是對高三孩子抱著懷疑態(tài)度。這樣負能量的標簽,會讓孩子感覺自己不好,孩子是不能犯錯誤的,但是孩子同樣有好的一面,家長要學會看到孩子好的一面,給予孩子肯定,高三孩子會在家長的不斷肯定、表揚中朝著好的一面發(fā)展。
3、變管制為放手。很多家長認為高三學生還小,所以還需要嚴厲的管制,不管就會沒有規(guī)矩。殊不知這樣的管制,可能會讓高三孩子失去責任感。而高三學生進入青春期,就會尋求自我空間,就會開始和家長對抗。所以,家長該放手的時候就要放手,要讓孩子有鍛煉、成長的機會。
4、變主角為配角。孩子小的時候,家長習慣事事為孩子做主,但是當孩子慢慢長大,家長還是習慣替孩子做主,這是很錯誤的一種行為,家長要學會讓孩子做自己生活的主人。這個讓位很重要,不但是讓出了孩子成長的空間,同時還賦予了孩子的責任,是讓高三孩子成長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