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榷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手機端
當前位置: 91開學網(wǎng)

 > 

知識點

 > 

公式考點

 > 

高山流水出自哪個典故

高山流水出自哪個典故

2024-12-07 08:46:52 537瀏覽

高山流水是一個成語典故,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另《高山流水》 ,中國古琴曲,屬于中國十大古曲之一?!案呱搅魉焙笫婪譃椤陡呱健?、《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箏曲《高山流水》,與古琴曲無傳承關系。

高山流水出自哪個典故?

高山流水的典故出自于:春秋戰(zhàn)國列御寇的《列子·湯問》。這一典故逐漸發(fā)展出七十余個典形和樂曲高妙、相知可貴、知音難覓、痛失知音、閑適情趣等典義,還存在典故反用現(xiàn)象。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鐘子期。

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我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巍峨的高山和奔騰的江河。子期死后,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

“高山流水”中伯牙琴藝高超,能把自己心中所想用琴聲表達出來。鐘子期能領會伯牙心中所念,擅于欣賞。后來這個詞被用來比喻知音難遇或樂曲高妙。

原文: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譯文:

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師,他的琴術很高明,鐘子期則善于欣賞音樂。伯牙彈琴的時候,想著在登高山。鐘子期高興地說:“彈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見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著流水,鐘子期又說:“彈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從琴聲中領會到伯牙所想。

故事:

年齡時代,有個叫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進化地表現(xiàn)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遠看,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啼聲進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進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不由自主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jīng)學會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月白風清,他思緒萬千,于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進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盡。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立即請樵夫上船,興高采烈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宏偉而莊重,似乎高聳進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xiàn)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似乎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兩人分別約定,明年此時此刻還在這里相會。第二年,伯牙如期赴會,但卻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順著上次鐘子期回家的路往尋找。半路上,他碰到一位老人打聽子期的家。這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親。老人告訴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讀書,再加上家境貧冷,積勞成疾,已經(jīng)在半月前往世了。子期往世時擔心伯牙會這在里久等,叮囑老人一定要在這一天來通知伯牙。聽到這個消息后悲痛欲盡。他隨老人來到子期的墳前,撫琴一曲哀悼知己。曲畢,就在子期的墳前將琴摔碎,并且發(fā)誓終生不再撫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謝知音的典故,后有稱頌其事,在此筑館紀念,稱為琴臺,現(xiàn)琴臺東對龜山,西臨月湖,成為武漢著名古跡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