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有兒童挑促織的知指什么


古詩文會經(jīng)常考察單字的釋義。知是一個多義字,在不同的詩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悲歌辭舊愛,銜舊覓新知中是知己的意思。而在絕賓客之知,亡室家之業(yè)中則是交往,交游的意思。那知有兒童挑促織的知是什么意思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知有兒童挑促織的知指什么?
知有兒童挑促織的知是料想,曉得的意思。
知在古代的意思有哪些?
1、本義為知曉,了解?!墩撜Z·學(xué)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知識,見解?!读凶印珕枴罚簝尚盒υ唬菏霝槿甓嘀??
3、交往,交游。《報任安書》:絕賓客之知,亡室家之業(yè)。
4、契合,交好。《漢書·李廣蘇建傳》: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
5、知己?!对侂p燕》:悲歌辭舊愛,銜舊覓新知。
6、主持,執(zhí)掌?!蹲髠鳌は骞辍罚鹤赢a(chǎn)其將知政矣。
7、聰明,智慧?!肚f子·逍遙游》:“大知不及小知。”(通假字,同“智”)
知有兒童挑促織的出處:
這句詩出自南宋詩人葉紹翁的七言古詩《夜書所見》,詩人在外漂泊,寂靜的秋夜中,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烘托出秋夜的寂靜,用兒童夜捉促織的樂景反襯自己客居他鄉(xiāng)的悲情。
《夜書所見》全詩: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夜書所見》全詩賞析1:
“書”作動詞,是寫的意思。
秋風蕭瑟,梧桐樹葉沙沙做響,送來一片寒涼之意。首句開頭用了疊字象聲詞,寫出了秋風蕭瑟的低沉意境,“送”字的運用非常巧妙,引出了“寒聲”。
江面上的陣陣秋風不由得挑起了游子孤獨寂寞的漂泊情緒?!皠印弊址浅魃瘢沁@一句的中心詞。第一二句借景抒情,梧葉蕭蕭下,“送”來寒秋,江上秋意濃,不禁“動”了思念。情景交融,相互映襯。
知道外面是小孩子在捉蟋蟀。孩子是天真爛漫興致高昂的,寒風陣陣,渾然不覺。與游子的悲情做了對比,反襯出游子客居他鄉(xiāng)的孤寂無奈。熱鬧是他人的,竟與已無關(guān)?!疤簟笔怯眉氶L的東西撥動泥土石塊,尋找蟋蟀。
暗黑的夜晚,籬笆邊上還有一粒燈燭在閃亮,所以才知道是兒童在挑促織。思鄉(xiāng)戀故的情思在秋寒的夜里綿綿無盡,屋里屋外已是兩重天。最后兩句是倒裝句式。
整首詩是詩人所見所聞,是秋上心頭使人愁的思鄉(xiāng)感情的抒發(fā)。
《夜書所見》全詩賞析2:
詩的前兩句是水墨丹青似的描寫憂傷的秋景,借落葉紛飛,秋風蕭瑟,寒意襲人烘托出游子的漂泊流浪,孤寂的凄涼心境。
詩的后兩句筆鋒回轉(zhuǎn),描寫江邊兒童挑燈夜捉蟋蟀的頗具童趣的情景,表面寫歡愉更反襯出詩人心底無限的悲涼:客居他鄉(xiāng),思念故鄉(xiāng),描寫兒童的趣味,思緒已飄回舊時童年,借片刻恍惚的歡樂以寬慰現(xiàn)實的孤寂無奈。
從詩的意境來看,這首詩既以景襯情,動靜結(jié)合,以梧葉聲和風聲襯出秋夜的寂靜,又運用了對比手法,以兒童夜捉促織的樂景反襯自己客居他鄉(xiāng)的悲情。
《夜書所見》的寫作手法:
1、借景抒情,以景入情。
一二兩句寫自然環(huán)境,落木蕭蕭,寒聲陣陣,秋風秋江,傳達漂泊不定、凄愴落寞之感;引發(fā)后兩句書寫的思憶之情,思念家中小兒此時可能還在挑燈夜戲,挑逗斗蟀。孤獨之時幻想天倫之情,蕭索之景催發(fā)想念嬉耍之樂。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襯,構(gòu)思神妙。
2、動靜結(jié)合,以動襯靜。
秋葉、秋風、秋聲、秋江、秋舟、孤燈、頑童、斗蟀,均是寫動景,動得有聲有色、有光有影;籬落小屋,幽深夜晚,漆黑無邊,這是寫靜景,靜得凄神寒骨,令人惆悵滿懷。那落葉片片,蕭蕭風聲,卻又引動詩人在幽靜的深秋半夜掛念家中親人思緒。
3、悲歡交織,以歡掩悲。
一二句寫悲景,秋風掃落葉,長天送寒意;三四句敘歡情,深夜挑促織,異地思歡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潛,以歡掩悲,更顯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無奈、強烈思親之情。
4、虛實相益,以實映虛。
全詩四句中一、二句寫所見實景:葉落聲寒,水動風涼;三、四句寫引發(fā)想象:黑夜明燈,童觀蟋斗。所見所聞,或明或暗,虛實相映。滿耳秋聲,滿目秋夜,滿懷鄉(xiāng)情。實中有虛,寓虛于實,言寥寥而意無盡!
5、心馳神往,遠近互動。
詩人因身受寂夜孤單之苦,而產(chǎn)生眷戀遠方親人之心。雖身在千里之距,嬉戲場景猶在眼前。近處寒葉聲聲擾,天倫樂事曼曼來。那物那景,直教人無限唏噓。
6、冷暖兩分,“寒”“挑”傳神。
“寒”字一語雙關(guān),既有秋風襲來寒涼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細節(jié)逼真見妙趣。寫出兒童的專注嬉戲、輕挑細撥、忽屏息觀斗、忽乍喜興呼的斗蟋蟀場面,全在一“挑”?!疤簟背隽诵愿?,“挑”出了神韻,“挑”出了思憶親人溫暖之情!
7、“動”“知”連氣,一氣呵成。
詩歌以落葉“送”寒,寒聲“動”情,情牽親人,思親慰寂,一氣連成?!皠印睘樵姟肮恰保爸ㄋ迹睘樵姟靶摹?,做好了前后承接,使全詩起落得體、張馳有度。
8、暗用典故,明了心意。
“江上秋風動客情”暗用張翰辭官典故。據(jù)傳晉人張翰官居洛陽,見秋風起而思念故鄉(xiāng),于是辭官回鄉(xiāng),了卻心愿。“秋上心頭使人愁”,更能傳達詩人當時客居在外,鄉(xiāng)愁滿懷的心境。
9、巧用修辭,情意綿長。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這一“送”一“動”,寓情于物,賦予梧葉、秋風以人的情態(tài)思緒。這些物態(tài)聲情的詩文,怎不把讀者帶進這風送寒涼、情動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癡迷難返,惆悵滿懷。“蕭蕭梧葉送寒聲”妙用通感,以蕭蕭之聲催動凄涼心境,用聽覺形象溝通觸覺感受,意味綿長。

最新文章
十二生肖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