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榷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手機端
當前位置: 91開學網(wǎng)

 > 

知識點

 > 

歷史典故

 > 

江碧鳥逾白全詩意思

江碧鳥逾白全詩意思

2024-03-25 14:57:26 534瀏覽

“江碧鳥逾白”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絕句》一詩,全詩為“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這是杜甫客居四川時寫的一首抒情小詩,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的春光圖,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心中沉重的鄉(xiāng)思。全詩的意思請看接下來的文章內(nèi)容。

江碧鳥逾白全詩意思

碧綠的江水使水鳥的白翎顯得更加潔白,青翠的山峰映襯得花兒像燃燒的火一樣紅。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要過去了,不知什么時候我才能回家?

《絕句》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唐代宗廣德二年(764)的春天。當時,由于國內(nèi)戰(zhàn)亂不已,詩人不得不長期客居在成都草堂。本詩在春色秀麗的美景上涂了一層客居異鄉(xiāng)的愁思和傷感,春色和鄉(xiāng)思交相輝映,增添了詩的韻味。詩中生動自然地描繪出充滿生機的春色之美,反映了杜甫經(jīng)過漂泊的磨難后,在草堂暫得安定生活的同時,始終渴望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

詩詞解析

《絕句二首其一》杜甫勾勒出一幅春日圖景,江山明麗、花草芳香、燕語呢喃、鴛鴦酣睡,整個節(jié)奏就仿佛一支交響曲的前奏,音調輕柔、節(jié)奏緩慢,優(yōu)美醉人,讓人心情悠然。這幅山水花鳥畫的色調是溫和的。而這第二首,這支交響曲的音調和節(jié)奏突然變得高昂和明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用的手法自然是對比,以江的“碧”襯托鳥翎的“白”,“碧白”又相映生輝;以山的“青”襯托花的“紅”,“青紅”又互為競麗。這幅畫就由第一首清新可愛的工筆細描變成了第二首的濃墨重彩,色彩飽滿的幾乎讓人目眩,可見春意之濃!可是,詩人的對比還沒有結束,這支交響樂的演奏也還沒有完,接下來的曲調由高亢激昂變得緩慢低沉,“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原來前面對于春日濃墨重彩的描寫都是為了對比烘托出最后這一聯(lián),春光再絢爛那也是“他鄉(xiāng)”啊,何況,“今春看又過”,一個“又”字,揭示了詩人的處境,原來,詩人漂泊在外已經(jīng)數(shù)年沒有回歸故里了,“何日是歸年”這一發(fā)問,揭露出詩人內(nèi)心的無奈,因此,春日風景越迷人,對于內(nèi)心的刺激也就也強烈,內(nèi)心要回家的愿望也就越迫切,而最終,有家不能回的嘆息也就更加傷感了!“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就是如此而已!

這又是一首“以樂景寫哀情”的典型代表,抒發(fā)了詩人羈旅異鄉(xiāng)的感慨。

第一二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儼然一幅秀麗的風景畫,碧波蕩漾,水鳥掠翅而飛,山青欲滴,紅花艷艷如火,豈不美哉!作者以江的“碧”襯托鳥翎的“白”,“碧白”又相映生輝;以山的“青”襯托花的“紅”,“青紅”又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tài),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并分別賦予“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

第三四句:“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詩人筆路陡轉,“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看又過”三字直點明寫詩時節(jié),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歲月荏苒,歸期無望,非但引不起詩人游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此詩的特點是用春光的融洽來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xiāng)思之深厚,也謂之“以樂景寫哀情”。

問題解析

1、這首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擬人;表達了詩人漂泊在外的孤獨和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

2、本首詩第一、二兩句描繪出了一幅怎樣的圖景?

答:暮春時節(jié),江水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橫掠江面;滿山青翠欲 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的一團火。

3、這首詩的景和情是怎樣融合在一起的,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以樂景寫哀情(以樂寫哀),用艷麗燦爛的春光反襯羈旅在外的游子思鄉(xiāng) 之深厚,別有韻致。

4、“欲”字用得十分傳神,請簡析。

答:“欲”字妙在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花朵以動態(tài),顯得搖曳多姿。

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后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