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表達了什么


《清平樂·其一》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流傳千古,非常經(jīng)典,這是一首稱贊女性美貌的詩,是李白在唐玄宗和楊貴妃賞花時所寫的,詩中一品楊貴妃的傾國之顏。
云想衣裳花想容表達了什么
云想衣裳花想容,形容了詩人對于遠方所思念的人的渴望,將云和花的美麗形象與深情的思念相結(jié)合,使詩中的情感更加鮮活動人。
清平調(diào)·其一
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譯文:
見到云就聯(lián)想到她華艷的衣裳,見到花就聯(lián)想到她艷麗的容貌;春風吹拂欄桿,露珠潤澤花色更濃。
如此天姿國色,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臺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關于“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賞析:
“想”即像?!盎ā敝改档せāWx解這一句,是可以雙解的,或者說,看見天邊的云彩就想起楊貴妃的衣裳,看見嬌嫩的牡丹花兒就不由得想起楊貴妃的容顏。詩人通過“云”與“衣裳”,“花”與“容”的相似性,通過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楊貴妃衣著的絢麗輕盈,容顏的嬌嫩可人。也可以理解成衣裳像云彩一樣輕盈,容顏像花兒一樣美麗可人。無論哪種解讀,詩人都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和豐富的聯(lián)想方法,形象而生動地描寫了楊貴妃的富貴及其容顏之美。
品鑒鑒賞(一):
這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寫的三首《清平調(diào)》之一,詩中用牡丹花比喻楊貴妃,贊美了她的美麗。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楊妃的衣服,寫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擁著她那豐滿的玉容?!跋搿弊钟姓磧擅娴睦斫?,可以說是見云而想到衣裳,見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說把衣裳想象為云,把容貌想象為花,這樣交互參差,七字之中就給人以花團錦簇之感。接下去“春風拂檻露華濃”,進一步以“露華濃”來點染花容,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這就使上句更為酣滿,同時也以風露暗喻君王的恩澤,使花容人面倍見精神。下面,詩人的想象忽又升騰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瑤臺。“若非”、“會向”,詩人故作選擇,意實肯定:這樣超絕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見到。玉山、瑤臺、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襯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聯(lián)想到白玉般的人兒,又像一朵溫馨的白牡丹花。與此同時,詩人又不露痕跡,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極。
品鑒鑒賞(二):
這首詩借眼前的牡丹花來隱喻當時的第一美人,衣裳似云霞,容顏似美麗的牡丹,春風吹拂著她,露珠滋潤著她;后來更以群玉山,瓊瑤仙境來襯托她的華貴與尊榮。浪漫主義的詩人想象奇特,極寫牡丹的臨風承露、風神搖曳,來比喻貴妃之風姿綽約、芳華絕代,說花即是說人,花與人融為一體。詩人奉旨填詞亦是超拔卓越,不同凡響。
李白介紹: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詩歌點評:
這一首,總承一、二兩首,把牡丹和楊貴妃與君王揉合,融為一體:首句寫名花與傾國相融;二句寫君王的歡愉,“帶笑看”三字,貫穿了三者,把牡丹、貴妃、明皇三位一體化了。三、四句寫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貴妃賞花,所有胸中憂恨全然消釋。人倚闌干、花在欄外,多么優(yōu)雅,多么風流!全語艷麗,句句金玉,字字流葩,人花交映,迷離恍惚。無怪乎深為玄欣賞,貴妃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