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榷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手機端
當前位置: 91開學網(wǎng)

 > 

知識點

 > 

公式考點

 > 

七種媽媽讓孩子毀一生

七種媽媽讓孩子毀一生

2024-11-27 16:02:51 2919瀏覽

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可以說是舉足若輕,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個人能夠取代媽媽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母親的所言所行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錯誤的教養(yǎng)方式同樣會為孩子帶來傷害。這七種媽媽,各位千萬不要當。

七種媽媽讓孩子毀一生

第一種:過分擔心孩子的媽媽

這類媽媽心中總對孩子有千千萬萬個不放心,上幼兒園怕孩子吃不好、睡不好、被人欺負;出去玩怕磕碰,陌生人全都是壞人,讓老人帶孩子又千叮嚀萬囑咐,就差幫孩子度過整個人生了。其實,這樣反而增加了孩子負擔,使孩子失去了感知新鮮事物的興趣,膽小怕事,喪失自主的能力。

第二種:愛攀比的媽媽

“就知道玩,你看***,人家每次考試都排第一”“你看***,每天除了看書還那么認真練鋼琴,誰像你一樣”……小時候的你會不會也聽過太多這樣的話,別人家的孩子總是那么完美。

沒有孩子會喜歡被比較被貶低,當著孩子的面夸別人孩子好、懂事、聰明,說自己孩子的不好,這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產生自卑心理。過分攀比會導致孩子養(yǎng)成錯誤的價值觀,變的虛榮、愛比較,妒忌、敵對別人。

第三種:奴隸型的媽媽

還有不少媽媽在有孩子后,都選擇在家做全職媽媽,但這并不代表媽媽們就一定要犧牲掉自己全部的時間、精力和愛好,所有注意力要放在孩子身上,對于孩子的一切事務太過于大包大攬。

孩子三歲后就可以學著幫忙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了,比如打掃衛(wèi)生、收拾房間、自己制定計劃等。我們要給孩子和自己足夠的空間,孩子需要的不是全天候的保姆,而是活出精彩自我、值得自己敬仰的媽媽。

外甥小小朱說別人特別羨慕他有一個漂亮媽媽,他也感到特別自豪;我姐每次去接小小朱的時候都會打扮的精致得體,腳踩高跟鞋、妝發(fā)整潔,簡直是女神本人。但如果她隨意套一件邋遢上衣,穿著拖鞋不修邊幅的去接孩子,孩子自然會覺得沒有面子吧。

第四種:脾氣不好的媽媽

只要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稍微犯點錯誤就原地爆炸,少不了一頓臭罵或狠打。出門不小心摔了一身泥,直接罵孩子走路不長眼睛;吃飯湯撒了一桌子,立馬跳起來訓一頓;寫作業(yè)發(fā)了一會呆,照著腦袋就是一巴掌。

其實這可能是很多家長經(jīng)常做的事兒,雖然孩子犯錯確實該罰,但是作為家長,更需要讓孩子明白為何要受懲罰,感情是相互的,若孩子只感受你是只扎人的刺猬、愛咆哮的母老虎,就真不敢親近你和擁抱你了。

第五種:過分自怨的媽媽

教育孩子是天經(jīng)地義的義務和責任,但并不代表所有的問題父母都要去自責自怨,也并不代表你總是要為孩子承擔一切責任。孩子摔跤了怪自己或者家人沒看好,生病了怪自己不細心,沒吃飽怪老人做的飯不好吃等。但要明白的是,過分自怨會讓孩子養(yǎng)成推卸責任的習慣,沒有擔當。

第六種:愛抱怨的媽媽

前兩天在飯館吃飯,看到一對母子,媽媽一邊吃東西一邊罵罵咧咧的說:“你爸整天就知道上班,什么也不管,我每天忙上忙下的,說多了還嫌我煩,看你爸到時掙多少錢回來……”

我看看那小孩,一邊聽媽媽吐槽,一邊埋頭吃飯默不作聲,我真的很心疼那個孩子,在孩子眼中,爸爸本應該是他崇拜的對象,對媽媽也是滿心歡喜,可現(xiàn)在媽媽卻告訴他爸爸又多么不好,他只會特別痛苦、敏感,失去的對父母的信任。當孩子以后遇到什么不順心的事時,也會不由得抱怨。

第七種:放任自由的媽媽

這樣的媽媽會絕對相信孩子,認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世界,不管孩子想干什么都不會干涉,所以會縱容孩子,這樣下去就會產生一種溺愛的心理。那必要教育出來的孩子往往會比較獨立,甚至獨裁,在他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往往會堅持自己的想法,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這種性格的人確實不怎么招人喜歡和待見,也不太容易交到朋友。

那么,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到底發(fā)揮著怎樣的作用呢?

首先,母親擁有好習慣,孩子也受益。

孩子天生就會模仿大人的行為習慣,他們充滿好奇心,又依賴和崇拜母親,母親自身的一些行為習慣,很容易被孩子模仿去。甚至是一些說話的語氣和措辭,都能被孩子學得惟妙惟肖。

母親喜愛閱讀,孩子也會愛上看書;母親喜歡運動,孩子也會跟著壓壓馬路、跑跑步;母親常聽音樂,孩子的律動感也會好一些……總之,母親的一些好習慣,能夠給有效的孩子帶來許多裨益。

反之,母親若是有一些壞習慣,孩子也會輕而易舉地沾染,甚至比好習慣養(yǎng)成得更快。所以,這也要求各位母親堅持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其次,母親的為人處世影響孩子的情商。

母親的性格、心性、世界觀、價值觀等,決定了她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而母親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能夠塑造孩子的情商。

母親樂觀開朗,凡是都能夠朝著積極的方向去思考去實踐,孩子自然也能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母親堅韌不拔,常常挑戰(zhàn)生活工作中的難題難事,孩子也會變得堅強勇敢,不懼失敗與挫折。反之,如果母親常常自怨自艾,在孩子面前抱怨這抱怨那,負能量纏身,也就不怪孩子變得沒自信沒斗志了。

父母須把握好各自角色定位,作為母親,應當不越位:

 放下焦慮,理性引導。

越位,是一個體育專業(yè)術語。日常生活中的越位,一般是指人們超越了自己的職責范圍。在家庭中,不少母親沒有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做了不少越位的事,不但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無益,而且會起到負面作用。

為子“指道”不“搶道”。作為母親護犢情深可以理解,但如果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因為自身的焦慮,想方設法幫助孩子“搶跑”“搶道”,致使教育內卷越來越嚴重,這種做法就不值得提倡了。在國家實施“雙減”政策后,仍有不少母親因擔心自家孩子沒有補課而被其他孩子超越,以致私下補課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不少母親沒有看到,孩子的成長是一場持久的“馬拉松”,絕非一時的輸贏所能決定。

另外“搶跑”“搶道”的行為,其實質是一種投機行為,會讓孩子也產生投機心理,影響孩子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態(tài)度。這種價值觀可能會讓孩子在某個階段或某件事情上獲得一時利益,但卻很難走遠,甚至在人生的道路上栽跟頭。因此,母親們要放下焦慮,不去為孩子“搶道”,而是幫孩子找到真正適合他們發(fā)展的路徑,引導和助力其健康成長。

不做“總管”做后盾。當代社會,要求孩子只能成功、不許失敗甚至不容平庸的教育觀極為盛行,這進一步加重了家庭的教育焦慮感。

當下,非理性的母性力量正在成為一種時代潮流,母親把自己轉化為育兒總管的角色,把孩子的“生殺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對孩子的發(fā)展進行事無巨細的總體規(guī)劃。但是孩子是活生生的人,包攬和總管,無法代替孩子自身的生命體驗與成長。父母的角色應該是孩子最堅強的后盾,在孩子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遇到煩惱需要傾訴時、遇到挫折需要鼓勵時,你能給予他溫暖和力量。

不做“你媽”做“媽媽”。在培養(yǎng)孩子這件事情上,中國不少母親喜歡越位干涉。有一句話被很多年輕人用來表達對母親過度關心的無奈:“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蹦赣H很容易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替孩子做決定,這樣容易導致孩子分不清界限,不能很好承擔自己的責任。當孩子對母親的越位提出抗議時,很多母親會理直氣壯地說:“我是你媽,我都是為你好?!?“你媽”和“媽媽”是兩種不同的角色定位?!皨寢尅斌w現(xiàn)的是一種平等和關愛,而“你媽”則體現(xiàn)的是一種權威和控制,把干預孩子生活當成理所當然。但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有他自己的人生選擇,就像馬克·李維在《偷影子的人》一書中所說:“你不能干涉別人的生活,就算是為了對方好,這是他的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