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榷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手機端
當前位置: 91開學網(wǎng)

 > 

知識點

 > 

人文地理

 > 

季羨林散文《黃昏》

季羨林散文《黃昏》

2024-12-07 08:46:32 532瀏覽

黃昏是神秘的,只要人們能多活下去一天,在這一天的末尾,他們便有個黃昏。但是季羨林先生的黃昏,竟是這樣美。

季羨林散文《黃昏》:

黃昏是神秘的,只要人們能多活下去一天,在這一天的末尾,他們便有個黃昏。但是,年滾著年,月滾著月,他們活下去有數(shù)不清的天,也就有數(shù)不清的黃昏。我要問:有幾個人感覺到這黃昏的存在呢?

早晨,當殘夢從枕邊飛去的時候,他們醒轉(zhuǎn)來,開始去走一天的路。他們走著,走著,走到正午,路陡然轉(zhuǎn)了下去。仿佛只一溜,就溜到一天的末尾,當他們看到遠處彌漫著白茫茫的煙,樹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層金黃色,一群群的暮鴉馱著日色飛回來的時候,仿佛有什么東西輕輕地壓在他們的心頭。

他們知道:夜來了。他們渴望著靜息,渴望著夢的來臨。不久,薄冥的夜色糊了他們的眼,也糊了他們的心。他們在低隘的小屋里忙亂著,把黃昏關(guān)在門外,倘若有人問:你看到黃昏了沒有?黃昏真美啊,他們卻茫然了。

他們怎能不茫然呢?當他們再從屋里探出頭來尋找黃昏的時候,黃昏早隨了白茫茫的煙的消失,樹梢上金色的消失,鴉背上日色的消失而消失了。只剩下朦朧的夜。這黃昏,像一個春宵的輕夢,不知在什么時候漫了來,在他們心上一掠,又不知在什么時候去了。

黃昏走了。走到哪里去了呢?——不,我先問:黃昏從哪里來的呢?這我說不清。又有誰說得清呢?我不能夠抓住一把黃昏,問它到底。從東方嗎?東方是太陽出的地方。從西方嗎?西方不正亮著紅霞嗎?從南方嗎?南方只充滿了光和熱,看來只有說從北方來的最適宜了。

倘若我們想了開去,想到北方的極端,是北冰洋,我們可以在想像里描畫出:白茫茫的天地,白茫茫的雪原和白茫茫的冰山。再往北,在白茫茫的天邊上,分不清哪是天,是地,是冰,是雪,只是朦朧的一片灰白。朦朧灰白的黃昏不正應(yīng)當從這里蛻化出來嗎?

然而,蛻化出來了,卻又擴散開去。漫過了大平原,大草原,留下了一層陰影;漫過了大森林,留下了一片陰郁的黑暗,漫過了小溪,把深灰色的暮色融入琮的水聲里,水面在闃靜里透著微明;漫過了山頂,留給它們星的光和月的光;漫過了小村,留下了蒼茫的暮煙……給每個墻角扯下了一片,給每個蜘蛛網(wǎng)網(wǎng)住了一把。

以后,又漫過了寂寞的沙漠,來到我們的國土里。我能想像:倘若我迎著黃昏站在沙漠里,我一定能看著黃昏從遼遠的天邊上跑了來,像——像什么呢?是不是應(yīng)當像一陣灰蒙的白霧?或者像一片擴散的云影?跑了來,仍然只是留下一片陰影,又跑了去,來到我們的國土里,隨了彌漫在遠處的白茫茫的煙,隨了樹梢上的淡淡的金黃色。也隨了暮鴉背上的日色,輕輕地落在人們的心頭,又被人們關(guān)在門外了。

但是寂寞也延長不多久。黃昏仍然要走的。李商隱的詩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痹娙瞬徽畤@黃昏的不能久留嗎?它也真的不能久留,一瞬眼,這黃昏,像一個輕夢,只在人們心上一掠,留下黑暗的夜,帶著它的寂寞走了。

季羨林經(jīng)典語錄:

1、世間從不缺少輝煌的花冠

2、缺少的是被花冠暈染的淡定

3、若說人生的意義,那就是對人類精神和知識的承上啟下。

4、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詩,你的成功與失敗都是那片片詩情,點點詩意。

5、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nèi)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6、一過中年,人生之車好像是從高坡上滑下,時光流逝得像電光一般,它不饒人,不了解人的心情,愣是狂奔不已。

7、在這一條十分漫長的路上,我走過陽關(guān)大道,也走過獨木小橋。路旁有深山大澤,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風;有山重水復(fù),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絕處逢生。

8、富者有禮高質(zhì),貧者有禮免辱,父子有禮慈孝,兄弟有禮和睦,夫妻有禮情長,朋友有禮義篤,社會有禮祥和。

9、不昧良心,不違背常情,不用盡物力,做到這三點,就可以為天地確立心性,為百姓立命,為子孫后代造福。

10、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

季羨林主要成就:

1、季羨林在梵學、佛學、吐火羅文、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貢獻。學術(shù)著作有《中印文化關(guān)系史論叢》(1957年)、《印度簡史》(1957年)、《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義》(1985年)等。

2、其中,特別突出的是對中世紀印歐語言的研究上,其主要著作包括《〈大事〉偈頌中限定動詞的變位》《中世印度語言中語尾-am向-o和-u的轉(zhuǎn)化》《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等。

3、季羨林精通12國語言:漢語、南斯拉夫語、梵語、阿拉伯語、英語、德語、法語、俄語、吐火羅語等,翻譯了大量作品。他出版的德文中譯本有德國《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1955年);梵文譯本有印度伽梨陀娑《沙恭達羅》(劇本,1956年)、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五卷書》(1959年)、印度伽梨陀娑《優(yōu)哩婆濕》(劇本,1962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