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榷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手機端
當前位置: 91開學網(wǎng)

 > 

知識點

 > 

歷史典故

 > 

清明上河圖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

清明上河圖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

2024-12-07 08:46:31 617瀏覽

北宋張擇端有一幅著名的畫,即《清明上河圖》。這幅圖,被列入“中國十大名畫”,后人也一直在研究。關于《清明上河圖》,一個有趣的問題是:這幅畫描繪的是哪個季節(jié)?

清明上河圖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

(一)描繪的是春天清明節(jié)之景色

從《清明上河圖》誕生至今,一般都會認為該畫所描繪的是宋徽宗時期,京都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清明時節(jié)的繁華熱鬧景象和自然風光。

明代《味水軒日記》中有記載,這幅畫最早的收藏者是宋徽宗趙佶,畫上有宋徽宗親筆的瘦金體題簽“清明上河圖”和雙龍小印,也有宋徽宗的題詩,詩中有“水在上河春”一句。

根據(jù)《東京夢花錄》對清明節(jié)的相關記載,研究者還認為北宋時期清明時節(jié)不但要祭掃亡靈,還要舉行盛大的郊游活動,這與畫中所描繪的景致也相吻合。如此說,這幅畫所描繪的應該是清明時節(jié)無疑。

近代及當代美術史家鄭振鐸、徐邦達、張安治等都認為《清明上河圖》應該就是描繪北宋清明時節(jié)東京汴梁的繁華景象。

(二)描繪的是秋季景色

一直以來,畫中描繪的是清明時節(jié)景色的觀點已被大多數(shù)人接受。然而,近代的孔憲易先生卻在某雜志上提出了異議,他認為《清明上河圖》中所畫的非清明時節(jié),而是秋季。并且,他列舉了畫中幾處有說服力的地方。

其一,畫卷右首有馱負10簍木炭的驢子。北宋孟元老所著的《東京夢華錄》記載:每年農(nóng)歷十月,沐京始“進暖爐炭,幃前皆置酒作暖會”。清明節(jié)前后進暖爐炭,違背宋朝人生活習俗。孟元老和張擇端生活在同一時代,《東京夢華錄》是研究汴京風土民俗的重要資料,所以還是可信的。

其二,畫中有一農(nóng)家短籬內長了茄子一類的植物,更為有趣的是,幾名孩童赤身嬉戲追逐,這些都不可能是清明時節(jié)應該有的場景。

其三,畫面上有拿扇子的十幾個人,有的像是在扇風,也有的好像是拿著扇子在遮陽光,這些都不像是清明時節(jié)應該出現(xiàn)的場景。

其四,畫面上多處出現(xiàn)草帽和竹笠,一般草帽和竹笠不是用來避雨就是用來遮陽,畫上沒有雨,顯然,它們是用來遮陽的,這又一次說明了此時不可能是清明時節(jié)。

其五,畫面上有一個招牌上寫著“口暑飲子”字樣的小茶水攤;河岸及橋上有好幾處小販的貨桌上擺著切開的西瓜;等等。宋時古都汴京的早春乍暖還寒,不可能有西瓜一類的鮮果。

其六,畫中雖然有一行人似有前去上墳的跡象,但是上墳四季皆可,并不一定非在清明節(jié)。綜合上述畫中場景,秋季倒更符合實際些。

【作者簡介】

張擇端(約1085年—1145年),字正道,又字文友,東武(今山東省諸城市岔道口村)人。早年游學汴京,后習繪畫,宋徽宗趙佶(1100年—1126年在位)時期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中國畫中以界筆、直尺劃線的技法,用以表現(xiàn)宮室、樓臺、屋宇等題材,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他的畫自成一家,別具一格。

少年時在家鄉(xiāng)潛心讀書、畫畫,青年時期到京城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游學,后改工繪事,因畫藝精湛得徽宗賞識,于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經(jīng)考試被選入翰林圖畫院,成為宮廷畫家。張擇端繪畫長于樓閣建筑、舟車橋梁、市井風情,善于構筑宏大的場景與復雜多變的構圖,手法寫實精細,自成一家,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等,皆為中國古代的藝術珍品。張擇端的畫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圖》卷完好地保存下來了。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為北宋畫家張擇端創(chuàng)作的風俗畫,是他僅存的傳世精品,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屬國寶級文物,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此作描繪的是清明節(jié)日北宋都城汴梁(今開封)和以虹橋為中心的汴河兩岸各階層人物活動情景?!肚迕魃虾訄D》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是一幅絹本設色的長卷作品,采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以自然景觀作為分隔,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tǒng)一而富于變化的畫面中,繁而不亂,整個給人以規(guī)模宏大、場面繁復的感覺。作品結合線描淡彩的畫法,用筆嚴謹,富有變化,人物造型寫實,各具特色。作者將畫面中豐富的內容、眾多的人物,在多變的技法下,描繪的既有大氣磅礴的寫意風景,又有細致入微的人物刻畫,細到船只的釘鉚和繩結都一覽無余,令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