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復姓有哪些


中國是一個姓氏大家族,姓氏文化都濃縮在《百家姓》中。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只能見到一些常見的姓氏,很多罕見的姓氏都不太知道。就比如說復姓,在日常交往中就并不太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人。
百家姓復姓有哪些?
1、司馬
司馬姓姓氏人口排名第549位,人口2.8萬人。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主要存在兩個源流:一是出自西周擔任“司馬”的大臣程伯休父,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二是源于陳姓、田姓,出自春秋時期司馬穰苴。公元266年,司馬炎建立西晉,公元317年,司馬睿建立東晉,司馬即成為晉的國姓。
2、上官
上官姓的人口約為7.5萬人。對于上官這個復姓的起源,則要追溯到春秋這一歷史階段。彼時,楚懷王封他的小兒子蘭為上官邑大夫,蘭的后代子孫遂以邑名為姓,稱上官氏。到了唐朝時期,上官姓氏已出現(xiàn)于中原的河南地區(qū),唐太宗時期的大臣上官儀,就來自于河南地區(qū),上官姓的名人還有上官儀的孫女、著名才女上官婉兒,宋朝則有禮部尚書上官鼎等。
3、歐陽
歐陽作為中國第一大復姓,據(jù)2014年統(tǒng)計,歐陽姓的人口約為324萬。歐陽姓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夏朝,越王勾踐的祖先出自夏朝時期的姒姓。到了越王無疆時,被楚所滅,封于烏程歐余山之陽,為歐陽亭侯,他的子孫因而姓“歐”或“歐陽”。唐代書法家歐陽詢、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等是該姓氏的代表名人,還有現(xiàn)在中國內地節(jié)目主持人歐陽夏丹。
4、夏侯
姓氏人口排名第560位,人口1.1萬人。分布于山東曲阜、泗水一帶。出自姒姓(夏朝國姓),以爵號為氏。周武王封夏禹的后裔東樓公于杞,后者在春秋時建立杞國。公元前445年楚國滅杞,杞簡公的弟弟佗逃往魯國,魯?shù)抗驗樗窍挠淼暮蟠?,周初祖先又封為侯爵,于是稱他為夏侯氏,其后代子孫因以夏侯為氏,稱夏侯氏。夏侯姓的名人有西漢初的夏侯嬰,三國時期魏國的夏侯惇、夏侯淵、夏侯玄。
5、諸葛
大部分諸葛姓由葛姓衍化而來。相傳伯益的后裔葛伯的封國滅亡后,葛氏有一支遷入山東諸城,若干年后這支諸城葛氏有一支遷往陽都縣,但陽都原有姓葛的家族的,諸城葛氏為區(qū)分于當?shù)馗鹗?,遂改復姓稱諸葛,即諸城遷來的葛氏。三國蜀漢名臣諸葛亮即為葛嬰之后。又一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有熊氏之后。有熊氏之后為詹葛氏,因齊人語訛,把“詹葛”讀為“諸葛”。
6、東方
“東方”是個古老的姓氏。早在遠古時期,上古帝伏羲創(chuàng)立八卦,而他的后代孫仲,世掌東方青陽之令。古書記載,相傳他出生的時候,“出于震,位主東方”,即根據(jù)八卦圖推算是在震位,而震位表示為“東方”,因此,就以“東方”為姓氏。
7、皇甫
出自春秋時宋國公族的后代,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西周后期,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后來公子充石的孫子南雍陲以祖父之字為姓氏,稱為皇父氏。西漢中期,嫡系子孫叫皇父鸞,把“父”字改為“甫”字,稱皇甫氏,后有省字簡稱為單姓皇氏、甫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一源于姬姓,出自西周西周太師皇甫的后代,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著名人物有皇甫謐,為魏晉之間醫(yī)學家。
8、公孫
春秋時期,各國諸侯不論爵位大小,大多都稱為“公”。按照周朝制度,國君一般由嫡長子繼位,即位前稱為太子,其他的兒子稱為公子,公子的兒子則稱為公孫,他們的后代便有不少人便以公孫為姓。因此,公孫并非一族一姓的后人。另一源出自姬姓,黃帝姬軒轅的后裔有公孫氏。著名人物有戰(zhàn)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公孫鞅、名家的代表人物公孫龍、漢末群雄之一公孫瓚。
百家姓的創(chuàng)作背景:
《百家姓》既是一本啟蒙教材,也是一本記錄中國姓氏的書籍。在《百家姓》之前,有關姓氏的文字記載可以上溯至商代甲骨文。據(jù)歷史文獻的記載,姓氏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中國早起出現(xiàn)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部首,如姬姓、姚姓等。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母系氏族制度過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漸被階級社會制度所替代,賜土以命氏的治理國家的方法、手段便產生了。
夏、商時期,貴族皆有姓氏。周代是中國姓氏大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姓氏制度見于記載較多。這些姓氏的發(fā)展,是《百家姓》得以成文的歷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