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騎黃牛下一句


牧童騎黃牛其中的牧童與牛是中國詩與畫的傳統(tǒng)題材,古往今來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都吟誦描繪過。就拿我們最熟悉的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句來說,杜牧將牧童這一形象推向詩情畫意的題材。而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一首詩也是關(guān)于牧童與牛的描寫,讓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吧。
牧童騎黃牛下一句
牧童騎黃牛下一句是歌聲振林樾。意思是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
相關(guān)注釋:
牧童:放牧牛羊的小孩。這里是指放牛的娃娃。
黃牛:牛的一種毛多呈黃色,也有黑色或紅棕色。 能耕地拉車,體型比水牛小。一般分為蒙古牛、華北牛和華南牛三大類型。
振:振蕩;回蕩。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陰的樹林。樾,樹蔭。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寫出了牧童的什么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一句,寫牧童悠然自得地騎在黃牛背上,他唱著牧歌,嘹亮的歌聲在樹林中回蕩。描寫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潑、悠然自得的可愛模樣和他的愉快心情?!膀T黃?!北憩F(xiàn)了牧童悠閑自在的神態(tài)?!案杪暋眲t表達了牧童愉快的心情。聲色俱備,情景交融,勾畫出了一幅色彩鮮明的“牧童行歌圖”。
牧童騎黃牛出自哪里
牧童騎黃牛出自《所見》,是清代文學家袁枚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寫了作者偶然所見牧童騎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一件小事,通過對牧童的動作神態(tài)變化的描寫,表現(xiàn)了牧童天真活潑機智靈活的性格和熱愛大自然情趣的特點。
《所見》全詩: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翻譯: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袁枚熱愛生活,辭官后僑居江寧,“小住倉山畔,悠悠三十年”(《松下作》),其主張抒寫性情,所寫多為士大夫的閑情逸致,空靈流利,新奇眩目。此詩也即是詩人在生活中看見一個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后停住歌聲準備捕捉蟬的這一幕場景后,詩興大發(fā)而創(chuàng)作。
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筑筑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