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長是什么意思


成語:拔苗助長
讀音:bá miáo zhù zhǎng]
拔苗助長是什么意思?
指把苗拔起來,幫助其成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急于求成,最后事與愿違。
拔苗助長是一種不顧實際情況而急于求成的行為。
近義詞:適得其反、揠苗助長、欲速不達
出處:
《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古代宋國有個人,嫌禾苗長得慢,就一棵一棵地往上拔起一點,回家還夸口說:“今天我?guī)椭玳L了!”他兒子聽說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后用來比喻違反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也說拔苗助長。
出處2::
郭沫若《雄雞集·關(guān)于發(fā)展學術(shù)與文藝的問題》:“命令主義就合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叫做‘拔苗助長’。結(jié)果被拔起的苗不僅不能成長,反而枯槁了?!?/p>
例句
1、這便是龜兔賽跑守株待兔和拔苗助長。
2、你一下子給花施這么多肥,小心拔苗助長,適得其反。
3、練習技藝總須循序漸進,貪求速效,往往拔苗助長罷了。
4、學習須漸進有功,一味跳級求深,無異于拔苗助長。
5、那種不顧學生能否接受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無異于拔苗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