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文言文翻譯及原文


《螳螂捕蟬》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成語故事,其中所蘊含的典故對于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非常有幫助。在中學(xué)階段,我們還會學(xué)習(xí)到《螳螂捕蟬》的文言文,這篇文章該如何翻譯呢?
螳螂捕蟬文言文翻譯及原文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不知黃雀在其旁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wù)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眳峭踉唬骸吧圃?!”乃罷其兵。
翻譯:
吳王要進(jìn)攻楚國,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進(jìn)諫,就叫他死!”有一位年輕的宮廷侍從,想諫又不敢,他就懷揣彈弓到后花園去,露水灑濕了衣裳,這樣過了三個清晨。吳王知道后說:“你來,何苦把衣裳淋濕成這個樣子?”他回答道:“園子里有樹,樹上有蟬,蟬在高高的樹枝上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后。螳螂俯著身子向前爬去要捉蟬,而不知黃雀在它身旁。黃雀伸著頭頸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張開的彈丸。這三者都想得到自己的好處,而不顧身后隱藏著禍患??!”吳王說:“您說得好??!”于是停止用兵。
寓意:
螳螂捕蟬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后禍患的人。對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顧后患這類人提出警告。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別人,卻沒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告訴我們在考慮問題、處理事情時,要深思熟慮,考慮后果,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后患。
螳螂捕蟬的近義詞:
鼠目寸光、急功近利。
螳螂捕蟬的反義詞:
瞻前顧后。
作者信息:
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漢經(jīng)學(xué)家、目錄學(xué)家、文學(xué)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宣帝時,為諫大夫。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后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進(jìn)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曾奉命領(lǐng)校秘書,所撰《別錄》,為我國目錄學(xué)之祖。治《春秋彀梁傳》。據(jù)《漢書·藝文志》載,劉向有辭賦33篇,今僅存《九嘆》一篇。今存《新序》、《說苑》、《戰(zhàn)國策》、《列女傳》等書,《五經(jīng)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冻o》是劉向在前人基礎(chǔ)上輯錄的一部“楚辭”體的詩歌總集,收入戰(zhàn)國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賈誼、淮南小山、莊忌、東方朔、王褒、劉向諸人的仿騷作品。

最新文章
十二生肖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