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如今很多父母對孩子的寵愛沒有收斂,對孩子是溺愛,完全不為孩子的未來考慮。這就會導致孩子在長大以后,無法獨立自主的生活,性格上也會變得自私自利。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將目光放得長遠一些。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是什么意思?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背鲎浴稇?zhàn)國策》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愛孩子,就應該為他的將來做長遠的打算,不能只顧眼前的得失。
主要講述了戰(zhàn)國時期,秦國趁趙國政權(quán)交替之際,大舉攻趙,趙國形勢危急,向齊國求援。齊國則要趙威后的小兒子長安君作為人質(zhì)才肯出兵,趙威后溺愛長安君,執(zhí)意不肯,導致國家危機日深,就在趙太后嚴拒諫的危急形勢下,觸龍因勢利導,用“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道理,說服趙太后,讓她的愛子做人質(zhì)去齊國,換取救兵,解除了國家危難的故事。
怎么為孩子“計深遠”?
1、抓住與孩子暢想未來的契機。
比如借助看電視的契機,利用電視中優(yōu)秀人物,或者孩子所喜愛的人物形象,以這些人物為背景,介紹他們刻苦學習的經(jīng)歷,用他們的精神鼓舞孩子,激勵孩子努力學習,展望美好未來。
2、幫孩子樹立遠大志向。
家長應該在尊重孩子脾氣的基礎(chǔ)上,發(fā)現(xiàn)孩子優(yōu)勢和興趣所在,揚長避短,讓孩子隨年齡的增長確立自己喜歡的發(fā)展方向。只有這樣才能更準確地幫孩子作出恰當?shù)闹鞠蜻x擇;一定不要把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強加于孩子,或者讓孩子去實現(xiàn)自己未實現(xiàn)的理想,背負沉重的負擔去學習,容易挫傷孩子積極感。
3、要吃讀書的苦。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最該做的不是玩手機、打游戲,而是好好學習。因為在這個階段,讀書就是孩子最主要的責任。社會上的“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但只有當他們長大了,投身社會了,才會明白不讀書,沒有高學歷,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你干什么都不如人。一定要讓孩子吃讀書的苦,因為那就是去看世界的路。
4、不要溺愛你的孩子,你必須學會對他們進行使喚。
被寵壞的孩子是寵物,長大的孩子是人物。既然孩子學會了走路,有基本的能力后,那就讓他們學會扔垃圾,遞拖鞋,拿東西。孩子用得越多越負責,用得越多越有能力。父母永遠不應該干涉孩子自己能做的任何事情。家里無論大事小事,都要讓孩子參與,因為父母為孩子做得越多,孩子成長越慢。孩子做得越多,以后學會獨立思考,成長就越快。
5、支持孩子的夢想,讓孩子信心十足。
雖然孩子的有些夢想幼稚、可笑,甚至是異想天開。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這個夢想是神圣的。俗話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辈灰欢ㄒ叽笊系膲粝氩庞幸饬x,也不一定看起來和現(xiàn)實相差較遠的夢想就是空想,拒絕諷刺,用心守護,才能讓孩子信心十足。
6、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多和孩子溝通,不要去一味的責怪。
當孩子犯了錯,很多父母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打罵孩子,這樣對家長來說是最有效最簡單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但是對孩子來說,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陰影,特別的年齡小的孩子,給他們的感覺就是使用暴力能夠解決一切問題。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要拒絕一起暴力行為。溝通就是最好的一種教育孩子的方式,讓孩子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及時反映問題,使教育和愛有更強的針對性。
7、遇到事情要讓孩子自己去做選擇,鍛煉孩子的獨立性。
在我們身邊,很多父母都不希望孩子受傷。但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溺愛孩子的智商一般要比同齡孩子低10%左右。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到最后就是一場注定的分別,而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放手。所以,不管你有多愛你的孩子,都別愛得太滿了,不要對孩子付出太多,讓孩子自己去探索人生,他才更容易成才。
孩子的成長如同種樹一樣,父母需要為它除草施肥,稍微大一點就要修剪枝葉,它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孩子也是這樣,成長中有什么問題就要及時地改正,是為了讓他更好的成長。我們培養(yǎng)教育孩子,要為其長遠的發(fā)展而考慮。父母需要為孩子“計深遠”,不僅要教給孩子安身立命的本事,還有做人的道理和善惡取舍的標準等,這才是真正的計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