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于哪里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句話出自《禮記·大學》,是商朝的開國君主商湯王在澡盆上刻了自我告誡的銘文,警示自己要永不滿足,積極進取,每天都有進步。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于哪里?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边x自中國儒家經典——《禮記·大學》,該章為《禮記·大學》的第三章。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能夠一天新,就應保持天天新,新了還要更新。比喻從勤于省身和動態(tài)的角度來強調及時反省和不斷革新,加強思想革命化的這一關鍵行為。
《禮記·大學》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最終和《中庸》、《論語》、《孟子》并稱“四書”。宋、元以后,《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大學》提出的“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一致性。
《大學》全文文辭簡約,內涵深刻,影響深遠,主要概括總結了先秦儒家道德修養(yǎng)理論,以及關于道德修養(yǎng)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儒家政治哲學也有系統(tǒng)的論述,對做人、處事、治國等有深刻的啟迪性。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是一句商湯王刻在洗澡盆上用以自勉的箴言,意在激勵自己自強不息,創(chuàng)新不已。
有學者考證,認為我們常用的這個讀音為gǒu的“茍”,實則應該是發(fā)音為jì的“茍”字,茍=亟,意為即刻,當下之意。所以“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的首解“茍日新”便有了“時時新”的意思,比原意更貼切且有內涵。
三個“新”字,本義是指洗澡除去肌膚上的污垢,使身體煥然一新,在《禮記·大學》中引申為精神上的棄舊圖新——如果能每天除舊更新,就要天天除舊更新,不間斷地更新又更新。
《禮記》金句
1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憚也,言足信也。
【釋義】君子的舉止要不失體統(tǒng),儀表要保持莊重,言語要謹慎。所以,君子的外貌足以使人敬畏,儀表足以使人感到威嚴,言語足以使人信服。
2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釋義】 禮所崇尚的是有施有報。只講施而不講報,這不合乎禮的要求;相反,只講報而不講施,也不合乎禮的要求。
3 禮不妄說人,不辭費。禮不逾節(jié),不侵侮,不好狎。
【釋義】禮的實質,不是隨便取悅人,也不是空話連篇,要做到行為不逾矩,不侵犯侮慢別人,不與人故作親熱。
4 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釋義】傲慢不可滋長,欲望不可放縱,志向不可自滿,享樂不可達到極點。
5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釋義】 只有認識到了自己學問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恢挥姓J識到了自己對某些知識困惑不解,然后才能奮發(fā)自強。
6 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
【釋義】禮,講求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而尊敬別人。即便是背筐的小販,也一定有自尊心,何況那些達官貴人呢?富貴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