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榷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手機端
當前位置: 91開學網

 > 

知識點

 > 

讀書筆記

 > 

毛遂自薦出自哪里

毛遂自薦出自哪里

2024-03-02 15:24:32 705瀏覽

“毛遂自薦”的典故,說的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事情。比喻自告奮勇,自我推薦去做某項工作。在談判中,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說動楚王出兵。

毛遂自薦出自哪里

毛遂自薦出自: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于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于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p>

毛遂自薦的典故

說的是我國古代戰(zhàn)國時期,秦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局勢十分危急。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請求援救,同時締結聯合抗秦的盟約。平原君打算從食客中挑選出二十名能文能武、有勇有謀的人,隨同他前往楚國。可是選來選去,只選出了十九名,還缺一個人,再也選不出中意合適的人了。這時,有個名叫毛遂的食客,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聽說您要帶二十人前往楚國,現在尚缺一個人,請您讓我來湊個數吧。”平原君看了看他,對他毫無印象,就問道:“你到我門下幾年了?”毛遂說:“已有3年了?!逼皆终f:“一個人如果真有才能,好比一把錐子裝進布袋里,它的尖馬上就會刺破布袋露了出來。你在我的門下住了3年,我都沒有聽誰說過你有什么才能,所以你不適合去,還是留在家里吧?!泵煺f:“那現在,就請您把我當作錐子放進布袋里。假如您早點把我放進布袋,那不僅是錐尖刺破布袋,恐怕整個錐子都顯露出來了?!庇谑?,平原君同意他隨同前往。

毛遂等人跟隨平原君趕往楚國。一路上,同行的人在與他交談的過程中,發(fā)現他果然很有學問,能言善辯,談論起天下大事頭頭是道,很有見解,使大家改變了以前對他的看法,并漸漸地佩服起他來了。

到了楚國,平原君與楚平王會談那天,兩人從早晨一直談到中午,也沒有談出結果,原因就是楚王不愿意抗秦援趙。毛遂這時自告奮勇代他們上殿去看看情況。只見他手按著劍從容不迫地走進殿去,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說:“大王之所以敢隨意呵斥人,是仗著楚國人多勢眾罷了,但現在您跟我的距離不到10步,您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里,楚國縱然再強大也沒有用的?!?接著,毛遂又向楚王分析了楚秦兩國從過去到現在的關系,說明趙國派使臣到楚國不只是為趙國自己,聯盟共同抗秦對楚國、趙國都有好處,楚國是沒有理由反對的。

楚王覺得毛遂說得有理,就與平原君敵血為盟,聯合抗秦。

從此以后,毛遂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被奉為上賓。

毛遂自薦給大家的啟示

首先,勇氣和果斷是成功的關鍵。毛遂自薦時,他并沒有猶豫或擔心自己的能力是否足夠,而是毫不猶豫地提出了自薦的建議。這種勇氣和果斷的精神在現代社會中同樣重要。只有敢于面對挑戰(zhàn)、勇于嘗試,才能夠獲得更多的機會和成功。

其次,個人能力和表現很重要。毛遂自薦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能力和表現對于獲得機會和成功至關重要。在現代社會中,我們也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實力,才能夠獲得更多的機會和認可。

此外,毛遂自薦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文化特點和價值觀念。在戰(zhàn)國時期,人們注重個人能力和表現,尤其是對于戰(zhàn)士來說,自薦成為主帥或將領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這種文化特點在現代社會中雖然有所改變,但是個人能力和表現的重要性仍然不可忽視。

綜上所述,毛遂自薦的故事告訴我們勇氣和果斷是成功的關鍵,個人能力和表現很重要,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文化特點和價值觀念。這些道理對于現代社會同樣適用,它們提醒我們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機會和挑戰(zhàn),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實力,以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怎么毛遂自薦

第一、推薦以對方為主

在向領導推薦自己的時候,應該注重領導的需要和感受,并根據他們的需要和感受說服對方,被對方接受。而不要盲目倉促地進行推薦,如果對所要得到的目標沒有進行必要的了解,盡管你很能干,但不會贏得領導的好感,最終會歸于失敗。

第二、不要害怕失敗

人有百好,各有所好。對人才的需求也是這樣,假如你針對對方的需求和感受說服不了對方,沒有被對方所接受的話,你就應該重新考慮自己的選擇。但是,不要因為一次的失敗便失去自我表現的勇氣,應該調整的是你的期望值,而不是自我表現的態(tài)度和方法。

第三、要有自己的特色

表現自己,必須先從引起別人的注意開始,如果別人不在意你的存在,那就談不上表現。那么,如何引起別人的注意呢?關鍵是有自己的特色,這里所謂的特色就是你的風格、特點、優(yōu)點、長處。那些有別于旁人的、不流于俗套的東西。你盡可以大膽地表現出來,一定會令人眼前一亮。

第四、應知難而退

在表現自我時,如果發(fā)現時機不對或者對方不感興趣,就要“三十六計走為上”。這時候表現要冷靜,不卑不亢地表明態(tài)度,或者給自己找個臺階下,給人留下明理的印象。表現自己是一種才華,是一種藝術,有了這項才華,你就一馬平川了,如果你想在職場中獲得成功,就必須善于表現自己。

毛遂簡介

毛遂(公元前285年-公元前228年),戰(zhàn)國時期(出生地有三種說法:河北雞澤、山東滕州、河南原陽)人,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戰(zhàn)國時期著名說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并獲得了“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的美譽。

然而,誰也不會想到這個震古爍今的壯舉,反倒引來了殺身之禍。

據說,公元前256年,也就是毛遂自薦出使楚國建立功勛的第二年,燕軍忽然派大將軍栗腹領兵大舉進攻趙國,讓誰率軍去抵抗呢?此時平原君對那些能征慣戰(zhàn)的將軍們全都視而不見,心中只有毛遂,他力薦毛遂任前敵總指揮。然而毛遂口才雖好,是第一流的外交人員,卻并非是能統(tǒng)帥三軍御敵的將才。結果昌都一戰(zhàn),趙軍被燕軍殺得片甲不留。毛遂羞憤萬分,便抽出了佩劍,寒光一閃抹了脖子。

從“毛遂自薦”的輝煌到“毛遂自刎”的凄慘,僅僅一年時間,令人不禁感慨萬端。